青海田鼠,是倉鼠科、田鼠屬動物,因僅分布于中國青海而得名,同時也是中國特有的一個物種。青海田鼠以植物為食,一般棲息在海拔3700-4800m的沼澤草甸地帶及高山草甸草原、高寒半荒漠草原帶,所以并不常見,很多人對其也沒什么了解。接下來,小編就來帶大家好好認識一下青海田鼠。
首先,我們先看看青海田鼠的形態特征:
1、體型:中等。
2、頭骨:頭骨較粗壯。上頜骨突出于鼻骨前端,眶間部顯著狹縮,左右眶上嵴緊相靠近至相互接觸。顴弓較粗壯。腭孔明顯,較粗大,腭骨后緣有小骨橋與左右翼骨突相聯。
3、耳朵:耳小而圓,其長不及后足長。
4、吻部:短。
5、牙齒:上門齒斜向前下方伸出。上、下門齒唇為黃色或橙黃色,舌面白色。第3上臼齒前葉甚小,其內緣不具凹角。第1下臼齒橫葉之前有四個封閉的三角形齒環,第5個齒環常與前葉相通。第2下臼齒橫葉前第3、4個三角形齒環常相通。第3下臼齒由3個斜列的齒環組成。
6、尾巴:短,尾長約為體長之1/4左右。
7、四肢:粗短。
8、被毛:軀體被毛較長而柔軟。鼻端黑褐色。體背被毛為暗棕灰色,其毛基為灰黑色,毛端棕黃色,并混雜有較多黑色長毛。腹面毛色為灰黃,毛基灰黑色,毛端淡黃或土黃色。耳殼后基部具十分明顯的棕黃色斑。尾巴明顯有兩色,上面毛色同體背,下面為沙黃色,尾端具有黑褐色毛束。前后足毛色同體背或稍暗,足掌及趾為明顯的黑色。爪為黑色或黑褐色。
其次,我們來了解一下青海田鼠的生活習性:
1、活動:青海田鼠具有群居性,基本白天活動,但在夜間也有零散活動,且以幼鼠為主。青海田鼠具有較強的遷移習性,遷移距離可達數公里以外,故其棲居地不甚穩定。
2、洞穴:青海田鼠挖洞能力極強,一般能挖40多個洞。洞道離地面10-20cm,洞口相互連通。青海田鼠種群密度增高以后,其洞系往往連成一片,幾乎占到棲息地的所有生境地段,并散發濃烈的腥臭味。
3、飲食:青海田鼠以植物為食,一般日食鮮草26~38g,大約為體重的一半。青海田鼠對食物的選擇隨季節而變化。6月中旬以前喜歡吃萎陵菜的根莖;6月中旬以后喜歡吃苔草、嵩草、披堿草、針茅等植物的綠色部分。
最后,我們要知道青海田鼠的保護等級:
青海田鼠已經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結尾:以上就是青海田鼠的相關介紹。想了解更多關于寵物知識的小科普,大家可以持續關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