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將鳥兒在枝頭的啼鳴比作歌唱,因為它的聲音清脆悅耳。其實,在鼠類品種里也有一位“歌唱高手”,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歌田鼠。在外面活動的時候,它常常會發出一種類似金屬的鳴唱聲音,據說可以起到警告附近天敵和宣示領土的作用(OS:確定這樣不會引來敵人?),歌田鼠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目前,它主要分布于加拿大和美國等少數地區,國內幾乎不可見。所以,下面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吧!
一、形態特征
1、體型
在體長方面,雄性歌田鼠為125-163毫米左右,雌性則在126-168毫米之間;在體重方面,雄性為22.5-60克,雌性為28-52克。總體來說,體型較為粗笨。
2、頭部
歌田鼠共有五個亞種,其頭骨大小和形狀會因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腭骨后緣中央均與翼狀骨突相聯結,且頭骨粗而堅實。吻部短而鈍,面部也不是很狹長,呈栗子狀。
3、耳朵
歌田鼠的耳殼很短小,只會微微露于毛外。
4、牙齒
歌田鼠的牙齒十分堅固耐磨,通常上門齒會向下垂伸或略向前生長,它的第一下臼齒橫葉前方通常長有4-5個封閉的交錯齒環,而第三下臼齒則均有3個半月形或類長方形的斜列齒環。臼齒一般都分成很多齒葉,咀嚼面頗為平坦,其上有很多左右交錯的三角形齒環。并且,這些臼齒能終生生長。
5、尾巴
歌田鼠有一條短尾巴,通常為體長的1/3或1/4。
6、四肢
歌田鼠四肢以及上面的爪子都很短小,但爪子還算鋒利。后足掌部僅近踵部上有被毛,其余部分都是裸露,足墊清晰可見。
7、毛發
歌田鼠的被毛多呈蓬松狀,長而濃密,皮毛顏色從淺灰色至淺棕色,此外,毛發顏色會在冬季有所變化,會更加灰暗一些。這些柔軟的皮毛往往會蓋住歌田鼠的小耳朵,并從耳朵下到臀部,沿著身體的側面,看到兩邊淺棕色的條紋。
二、生活習性
1、洞穴
歌田鼠通常會把洞穴筑在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巖石下。而為了能度過北方漫長的冬天,它會在灌木的根部或排水良好的斜坡上為自己的洞穴建干草樁,用于儲存食物,并在地面上鋪設柳樹芽、馬尾和許多其他植物。這項工程會在每年的8月份開始,但即便如此,一些歌田鼠幼鼠也很難度過寒冷的冬天。
2、飲食
歌田鼠一般只吃植物,如扁豆,柳,木賊,莎草等。
以上便是歌田鼠的介紹,對于這位鼠界的“歌唱高手”,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