狨鼠是生活在熱帶和熱帶性地區的稀有鼠種之一,目前在全世界非常少見,主要分布在中國、馬來西亞和泰國和緬甸,數量十分稀少。狨鼠是鼠類品種中神秘的存在,因此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狨鼠這個稀有鼠種。
形態特征
體型:狨鼠屬于中小型的一種野鼠,體長10cm左右,比普通鼠種體型嬌小一些。
尾長:狨鼠尾長顯著大于體長,尾巴對于狨鼠的作用很大,是它與同類之間的通訊工具。
毛發:狨鼠體背被毛為栗棕色,毛發十分柔軟,耳基前后均有束狀的棕黃色長毛,腹部毛發為白色,尾巴毛發較少,且顏色為棕褐色。
四肢:狨鼠的趾頭數量前后不一,前足只有4趾,后足共計有5趾。四肢呈扁平狀,趾基部肉墊較為發達,這些都是適于攀爬的形態結構,它在雨林中可是個攀爬小能手,但是它沒有指甲,挖洞能力比普通鼠種弱很多。
分布情況
狨鼠分布于我國的海南、廣西等地,多見于熱帶森林。我國本種迄今只在海南島有記錄,標本采自那大地區附近,研究狨鼠的學者在以往所有有關調查中很少能夠遇見它,數量極為稀少。而在國外,只在印支半島和馬來西亞半島發現有小群狨鼠在活動。
生活習性
狨鼠喜歡在竹灌叢林生活,它擁有適合攀爬的四肢,能熟練地在樹上和竹子上攀爬,筑巢也喜在高處,較多居住在竹子上,而且狨鼠十分喜歡吃竹類食物。它們有時候也會在地面有溝坎處進行筑巢,因為它的天敵有喜愛攀附在樹上的蛇以及天上飛行的老鷹,所以地面上的巢穴,是它們在發現危險時用于躲藏的地方。
保護等級
狨鼠是諸多鼠類中極為稀有的一種,該物種已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以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狨鼠數量之所以減少,其實與人類有很大的關系,人類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砍伐樹木和竹林,破壞狨鼠生活的家園,導致它們生存變得十分艱難,如果遇見狨鼠,一定要及時通知稀少動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