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顱田鼠別稱群棲田鼠,它們的居住習性不同于普通田鼠,喜愛群居,在1968年天山尤爾都斯高原上曾經發現2000多個狹顱田鼠洞連在一起,尤為壯觀。它本應該是數量居多的鼠種,但由于環境日益被破壞,它們的數量也開始慢慢減少,目前狹顱田鼠已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
朋友們如果想要了解狹顱田鼠,看看本文就能知曉一二了~
一:狹顱田鼠的外形特征
體型:狹顱田鼠體長約108mm,尾巴較短,尾長只有約27mm,占體長25%左右,與中國其它70多種田鼠相比,狹顱田鼠是尾長較短的種類之一。
四肢:狹顱田鼠后足長度與普通田鼠無異,但后趾后半部粗壯且具有濃密的毛發,前趾則較為纖細,四肢力量主要依靠于后足。
毛發:狹顱田鼠各亞種間均有較大的差異,最淺的亞種是背毛灰沙黃色的河北亞種,最深的亞種是黑褐色與茶褐色混雜的謝爾塔拉亞種,因為狹顱田鼠擁有不同的品種,所以毛發也各不不同,中國較為常見的是沙灰黃色狹顱田鼠。
牙齒:狹顱田鼠門齒的構造比較像溝牙田鼠,上門齒有淺溝,下門齒外露部分比較短,這個也是鼠類的標準特征。
二:狹顱田鼠的生活習性
棲息環境:狹顱田鼠棲息于平原和丘陵坡地的干草原,常見于隱子草草原以及針茅草草原等。
活動時間:狹顱田鼠白天活動較為頻繁,夜間活動頻率減少。夏季常分散活動,但是秋冬兩季會選擇背風的地方進行活動,活動范圍一般不超過居住洞的150m,它們的活動時長與氣溫相關,嚴寒天氣它們甚少有地面活動,如果有大雪覆蓋,則在地下進行活動。
活動訊息:狹顱田鼠在活動的時候與同伴之間從不斷聯,活動時經常會發出“唧唧”的叫聲,如果發現危險會發出急促的叫聲通知同伴躲回洞中。
居住洞穴:狹顱田鼠居住的洞穴不深,一般離地面只有50-100cm之間,但是洞口會留很多,最多可達10個,它們建造這么多洞口就是為了防止被抓捕,以及貯藏食物。
飲食習性:狹顱田鼠主要食物為植物,在春季,植物剛萌芽的時候會挖食植物的根部,夏季以植物莖葉為食,秋季以植物的種子為食,并且開始貯藏食物,到了冬季,就以貯藏食物為食。
到了這里,狹顱田鼠的相關介紹就結束了,狹顱田鼠對我們人類沒有危害,但是卻因為我們人類破壞環境導致其數量逐漸減少。所以小編在這里呼吁大家,保護環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