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鼠”類動物,人們總會有些偏見。雖然倉鼠、松鼠等小可愛們還是很受歡迎的,但不少帶“鼠”字的動物,都對人有害。其中不僅包括嚙齒類,還包括鼠兔科動物,比如本文要介紹的“黑唇鼠兔”。
黑唇鼠兔是兔形目動物,卻歸于鼠兔屬,其外觀也與嚙齒類很像。那么,這種黑唇鼠兔究竟有何危害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本文介紹。
一、生活習性
食性:黑唇鼠兔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種,生活于高海拔的草原、農田或亂石堆附近。它以植物為食,牧草、麥苗、農作物果實等都是它的口中之物,這也是它危害農業、畜牧業的直接原因。
活動:它們四季都會活動,不冬眠,所以常年都能偷食人們辛苦勞作的成果。它們在每天8-10時,以及17-19時最為活躍,夜間休息,活動范圍通常僅距洞穴20米左右,十分機警!
二、性格特征
黑唇鼠兔有著非常“機警”、“團結”的性格。前面說的在洞穴附近活動,這只是它們機警的表現之一,而更厲害之處在于它們連吃東西都會直立身體,以保持警惕。尤其是見到人的時候,它們會馬上撤到洞口附近,并“吱吱”地警告同伴。當人繼續靠近時,它們會立即遁入洞穴。
如此團結的精神,不禁令人咂舌。更有趣的是,若聽聞腳步聲漸弱,它們又會伸出頭來張望,直到確定人們走開,再度出洞享用美食。
不得不說,黑唇鼠兔確實很“秀”啊。但聰明的人們并不是沒有防治該兔的好辦法,只是適量的黑唇鼠兔對當地的生態平衡有一定的幫助,所以控量比根治更好。
三、形態特征
軀體:黑唇鼠兔體長約120-188.4mm,體重約200g,體型勻稱。
毛發:背部長有沙黃褐色的細密絨毛;體側毛發色澤漸淡,接近沙黃棕色;至腹部則呈污白色或淡黃色;到了冬季,它們毛色更為淡白,體背整體呈沙黃色。
頭部:側面呈弧形,腦顱部微隆,后部平坦,耳朵較大,聽泡大而鼓。
值得一提的是,黑唇鼠兔雖對人有害,但它已被納入瀕危物種名錄。且屬于《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的一員,還是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的。
看完黑唇鼠兔的介紹,不知大家對這種既有害、又具研究價值的動物有何見解呢?記得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