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鼠兔,又名黑唇鼠兔。屬兔形目而非鼠科的它,一直以來都備受誤解:除了因形似老鼠被人誤解“身份”之外,它還因“家族聚居地”放眼望去都是一片“黑土灘”,而被認為是高原草場退化的罪魁禍首,并且一度被當作滅殺的對象......
其實,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數量眾多,它不僅不是有害動物,實則還對維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平衡起著重要作用。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具體了解一下高原鼠兔。
一、形態特征
1、體型:中等,體重可達178克,體長120-190毫米。
2、頭部:額骨上無圓形小孔,眶間部較窄而且明顯向上拱突,從頭側面看,呈弧形,腦顱部前三分之一隆起,而其后部平坦。顴弓粗壯,人字脊發達,聽泡大而鼓凸。
3、耳朵:耳小而圓,耳長20-33毫米。
4、四肢:后肢略長于前肢,后足長25-33毫米,前后足的趾墊常隱于毛內,爪較發達。
5、尾巴:無明顯的外尾。
6、顏色:吻、鼻部被毛黑色,耳背面黑棕色,耳殼邊緣淡色。從頭臉部到頸部、背至尾基部為沙黃或黃褐色,顏色向兩側至腹面變淺。腹面污白色,毛尖是淡黃色澤。
二、生活習性
1、穴居
高原鼠兔終生都是家族式生活,穴居,多在草地上挖密集的洞群,洞口常有光禿的跑道相連,地下也有洞道相通,洞系分臨時洞和冬季洞。
2、活動
高原鼠兔屬白晝型活動的物種,活動距離一般距中心洞20米左右。
3、飲食
高原鼠兔以各種牧草為食,不冬眠,秋季也不貯存過冬用的牧草。主要取食禾本科、莎草科及豆科植物,平均每日采食鮮草77.3克,約占其體重的一半。
三、生存意義
高原鼠兔是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幾乎是所有肉食哺乳動物和猛禽的食物,其廢棄的洞穴也為許多住在地上的小型雀形目鳥類提供了棲身之所。因此,高原鼠兔的種群數量直接關系到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與否。
另外,人們一度認為高原鼠兔是草原退化的元兇,但實際上,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的過度放牧,一旦草原開始退化,土層剝落、土壤變得疏松、植被覆蓋度降低,就變成了高原鼠兔非常喜歡的生存環境。土壤疏松利于打洞,植被稀少不容易被捕食者發現。因此,高原鼠兔不是草原退化的原因,而是“催化劑”。
好啦,以上就是小編對高原鼠兔的介紹。看完之后,相信各位小伙伴都知道高原鼠兔不是有害動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