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漸逝,春天還遠嗎?說起春天人們鐘愛的活動,“踏青”自是其中之一。春游無限好,只是在荒郊野外、草木灌叢之地,大家要留意剛從“冬眠”中蘇醒過來的蛇,比如烏蘇里腹,它可是攜帶劇毒的!
在我國,烏蘇里腹雖不常見,但在部分地區尚存少數。而小編將在本文,為大家詳細科普一下烏蘇里腹。希望大家能好好閱讀,尤其是生活在它們分布地區的朋友,出游的時候謹慎一些。
一、形態特征
外形:它的體長為17~68cm,整體較短,尤其是年幼時。身形細小,尾短,不易被人察覺。
頭部:三角形的頭并不寬扁;舌頭呈粉紅色;眼后有深色寬帶狀斑塊,其邊緣有醒目的細白邊,即“白眉”。
顏色:常見的有黑褐色、黑灰色、棕褐色、土褐色、土黃色、棕綠色或棕紅色,尾色與體色一致。
特征:體背有兩行深色圓斑或網紋,斑紋中央的顏色較淺;頜片與下唇處有黑斑;頜部為灰白色。
二、生活習性
棲息:烏蘇里腹往往生活在山地、丘陵、林緣、草叢、灌叢、田野、塘邊等處。它們有固定的住所。
食性:它們常以青蛙、鼠、魚、泥鰍,以及蜥蜴和蛇為食。而幼蛇會吃一些昆蟲或者動物卵。
繁殖:它們喜歡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產仔,最晚到10月上旬。每次產2-10仔,而初生仔的體長一般為17-21cm。
烏蘇里腹是很聰明的動物,它們雖然有固定的住處,卻會根據食物量的多少,而臨時更換棲息處。尤其在產仔時期,還會考慮到幼蛇食物的不同,從而尋找更加適合棲息的場所。如此聰明的蛇,我們更需提防。
三、分布地區
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北、內蒙古是我國比較常見到烏蘇里腹的地區。其中中國黑龍江尚志是它的模式產地。但大家也不必過于擔心,它已被歸為國家保護動物,被列入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近危(NT),所以我們能親眼見到的概率并不高。
雖說烏蘇里腹毒性強,但它們并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只是,如果大家在野外誤踩、誤傷到它們,可能會被其下意識地攻擊并噴灑毒液。所以,無論是踏青、秋游,還是去野外避暑,都要留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