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們生存的地球,其實已經存在40~46億年了,而我們人類的歷史其實只有短短的300萬年,300萬年以前的時光,我們一般統稱為“史前時代。”
在史前時代,其實地球上出現了很多生物,如恐龍、巨型鱷魚等等。亞馬遜莫拉氏鱷,就是巨型鱷魚中的一種。不過,其已于中新世早期滅亡,因此很多人對它并不了解。所以,小編就找到了一些資料,下面就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
一、生存的年代
關于亞馬遜莫拉氏鱷出現的起始年代并沒有詳細的信息,不過據相關資料記載,亞馬遜莫拉氏鱷一直生活到中新世早期,也就是距今2300萬年前。
二、分布范圍
1986年,亞馬遜莫拉氏鱷的頭骨化石在巴西平原被加拿大古生物科考小組發現,因此人們斷定亞馬遜莫拉氏鱷主要生活在巴西平原。
三、體型特征
根據亞馬遜莫拉氏鱷的化石推測,其體長可能達到9米,身體寬度為1.3米,體重更是達到6噸。另外,其頭部較長,鼻子細長,上下顎分布著鋒利的牙齒,身體布滿多骨的鱗邊,很堅硬,尾巴很長。
四、生活習性
亞馬遜莫拉氏鱷與其它鱷魚一樣,都喜歡生活在水底或淤泥等區域,也會爬出水面,趴在地面上曬太陽。而它們的食物種類也很豐富,幼年的亞馬遜莫拉氏鱷主要是以魚、蝦、蟹為食物,而成年的亞馬遜莫拉氏鱷主要是以大型哺乳動物為食。它們的捕食策略也與如今的鱷魚相似,都是潛伏在水面以下,等待路過喝水的動物,然后突然襲擊。
五、滅絕原因
造成亞馬遜莫拉氏鱷于中新世早期滅亡的原因,至今沒有合理的解釋。不過在中新世早期,地球曾進入過冰河時期,全球大范圍降溫,導致河流結冰,而一些無濃厚皮毛保溫的動物,就會被凍死。即使有部分亞馬遜莫拉氏鱷僥幸存活,但因為食物鏈斷裂,可能使得它們沒有了食物,最終也只能被活活餓死。
好了,以上就是亞馬遜莫拉氏鱷的全部介紹了。其實亞馬遜莫拉氏鱷與如今現存的凱門鱷十分相似,并且有某種親緣關系,不過在體型上,雙方相差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