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青竹蛇兒口,黃蜂尾后針。”這里的青竹蛇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竹葉青蛇,它在我國福建、安徽、臺灣等南方地區廣泛分布。別看它有著蛇中美女的稱號,但卻是我國傷人最多的蛇類之一。
在很多人的眼中,青竹蛇可能就是全身碧綠色的蛇,但其實不然,它身上的顏色可不單單只有綠色,還有焦紅色、黃白色、淡黃色等,可以說五花八門的。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好好了解下青竹蛇。
一、基礎信息
【中文名】青竹蛇
【外文名】Trimeresurus stejnegeri
【別名】竹葉青、青竹彪、刁竹青、焦尾巴、赤尾青竹絲
【分布】中國、越南、泰國、印度等
【亞種】竹葉青蛇指名亞種、竹葉青蛇海南亞種
【現狀】《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無危”(LC)
二、形態特征
體長:雄性不超過77厘米,雌性不超過98.1厘米。
頭部:較大,且呈三角形;上頜骨有中空管牙,有頰窩,并帶有毒腺。
身體:細長,尾巴較短,大概為體長的1/5,具有纏繞性。
鱗片;頭部和背部的鱗片都很小,只有眼眶上的鱗片較大。
顏色:背面為綠色,頭部及軀尾腹面為黃白色,眼橘為紅色,尾背及尾尖為焦紅色,體側有一條白色、淡黃色或紅白各半的縱線紋。幼蛇的體背會多出兩行白色的細點。
三、生活習性
1.活動:青竹蛇一般在陰雨天或夜間活動,尤其喜歡呆在山洞旁的樹叢中或樹枝上;一般每年的1-2月會進入冬眠期。
2.食性:青竹蛇以括蛙、蝌蚪、蜥蜴、鳥及小型獸類為食;本身耐餓能力非常強,可連續5個月不進食。
3.毒性:青竹蛇的毒素是血循毒,毒性不大,不會致死,但會非常疼,同時會引起惡心、嘔吐、頭昏等現象。
4.繁殖:青竹蛇的繁殖期為每年的7-8月,大部分幼蛇屬于體內受精卵胎生,而且一般一條雄蛇可與多條雌蛇交配。
5.分布:青竹蛇在我國分布非常廣泛,主要省份有安徽、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北、江蘇、江西、四川、云南、浙江、湖南、臺灣。
Ps:目前青竹蛇已經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但允許用于藥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養殖,所以奉勸大家不用貪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