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白尾吊,顧名思義就是尾巴顏色為白色的一種觀賞魚。它體型較小,顏色艷麗,性格活潑,因此受到不少人的喜愛。不過白尾吊對于同類具有攻擊性,所以在飼養時,最好一只白尾吊單獨放在一個魚缸中。那么如此受歡迎的白尾吊,又有哪些特征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尾吊
英文名:Whitetail Tang
學名:Ctenochaetus flavicauda
最小水族箱尺寸:250升
飼養難度:中等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酸堿度 8.1-8.4
性情:溫和
水族箱最大成體尺寸:12厘米
珊瑚兼容性:安全
食物要求:草食
主要產地:太平洋群島
種屬:粗皮鯛科
二、外觀特征
成年的白尾吊呈橢圓形而側扁,尾柄部有一尖銳而尖頭向前之矢狀棘。頭小,頭背部輪廓不特別凸出。口小,端位,吻部呈乳頭狀突起,上下頜各具刷毛狀細長齒,齒可活動,齒端膨大呈扁平狀。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胸鰭近三角形;尾鰭內凹。體被細櫛鱗,沿背鰭及臀鰭基底有密集小鱗。成魚體橘黃色,體側具數十條黑色橫紋;頭部和胸腹部青色,具黃色圓形斑點,眼睛后方具一黃色月形斑紋,吻部藍色;背鰭和臀鰭青色,具藍緣;腹鰭與體色一致,胸鰭淡黃色透明;尾鰭白色,因此得名“白尾吊”。與所有櫛齒刺尾魚屬魚種一樣,白尾吊的幼魚和成魚截然不同。幼魚時期的白尾吊與黃三角吊非常相似,不同之處在于白尾吊幼魚的眼圈上淺藍色的,且背鰭和臀鰭呈三角形并具藍緣,而黃三角吊的背鰭和臀鰭呈傘形且不具藍緣。此外,白尾吊幼魚與大西洋藍吊的幼魚也較為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的背鰭和臀鰭軟條部為角形,而后者的則為鈍圓形,不難分辨。
三、生活習性
白尾吊棲息于較淺的珊瑚礁區水深1-30米之間的水域,偶爾在更深的水層中活動。通常單獨或成小群生活。主要以絲藻和附著在碎石上的單細胞藻類為食。
四、分布范圍
白尾吊主要分布在中太平洋東部和西部的珊瑚礁海域,東部的分布范圍包括列島群島、社會群島、拉帕群島和奧斯垂群島一帶海域;西部的分布范圍僅在美屬邊疆群島一帶海域。
好了,以上就是關于白尾吊的所有介紹啦,大家如果感興趣,不妨飼養一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