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你們對黃胸鹀了解嗎?
相信大多數小伙伴的回答是——否。畢竟黃胸鹀屬于保護動物,數量非常少,在生活中并不能經常見到。那么,黃胸鹀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接下來小編就從八個方面來介紹一下吧。
一、黃胸鹀長什么樣子?
1.體型:
黃胸鹀的體型較小,長度一般在14-15厘米左右。
2.顏色:
性別不同,黃胸鹀的顏色有所差別。
雄性頭頂以及身體的上半部分顏色為栗色或者栗紅色,翅膀為黑褐色,上面還夾雜一些白色的橫帶以及斑點,身體下半部分顏色為鮮黃色,胸部還有一條深栗色橫帶;
雌性羽毛顏色,身體上半部分的顏色為棕褐色或者黃褐色,會夾雜一些黑褐色的縱紋,翅膀以及尾巴的顏色為黑褐色,身體下半部分的顏色為黃色,胸部沒有橫帶,兩側只有栗褐色縱紋。
PS:兩者相同的地方是,腰部以及尾巴上面覆羽的顏色都為栗紅色,尾部羽毛有楔狀的斑點。
二、黃胸鹀有幾個亞種分化?
黃胸鹀有2個亞種分化,分別是黃胸鹀指名亞種和黃胸鹀東北亞種。
三、黃胸鹀主要分布在哪里?
黃胸鹀分布的國家有很多,主要有芬蘭、中國、俄羅斯等,到了冬天會有遷徙的現象,主要飛往熱帶地區,比如印度以及尼泊爾等。
四、黃胸鹀的生活習性是什么?
1.生活環境
黃胸鹀生活的地方有很多,較喜歡生活在靠近水源附近的灌木叢以及草地中,有時也會出現在各種樹上以及田間,但不喜歡待在比較茂密的森林里。
2.生活方式
通常喜歡以集體的方式生活,規模比較龐大,最多可能有3500-7000只,在繁殖期間,會變成單獨行動或者成對行動。白天會出來活動,尋找合適的食物,晚上休息。
3.遷徙習慣
黃胸鹀的遷徙時間在每年的春季以及秋季。
五、黃胸鹀吃什么食物?
黃胸鹀屬于雜食性動物,會根據季節來挑選食物,通常吃一些昆蟲、植物的種子以及果實,也會吃一些谷物以及無脊椎小動物等。
六、黃胸鹀的繁殖方式是什么?
每年的5-7月是黃胸鹀的繁殖季節,在此期間可以聽到雄鳥通過叫聲來尋求伴侶。它們將“愛巢”建在比較隱秘的地方,每年會繁殖1窩,每窩的數量在3-6枚,然后由雌雄鳥共同孵化,時間大概是13±1天。
七、黃胸鹀的叫聲怎么樣?
通常情況下,黃胸鹀的叫聲比較低弱,但在繁殖期間,叫聲比較高且多變,非常悅耳。
八、黃胸鹀的種群現狀如何?
由于人類的大量捕殺,黃胸鹀的數量逐漸變少,已經被記載在多個保護名錄里。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是極危級別;在《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是一級保護動物。
以上就是小編對黃胸鹀的全部介紹了。小伙伴們,你們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