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文鳥,是禾雀的別名。其羽色素雅、形態優美、性情溫順、善于鳴叫,深受人們喜愛。本文就給大家詳細科普一下灰文鳥的相關信息,感興趣的小伙伴進來看一看。
一、灰文鳥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禾雀
【拉丁學名】Lonchura oryzivora
【外文名】Java Sparrow
【同義學名】Padda oryzivora
【別名】爪哇禾雀、文鳥、灰芙蓉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科】文鳥科
【屬】禾雀屬
【種】禾雀
二、灰文鳥的形態特征
灰文鳥的虹膜為褐色,嘴和腳為粉紅色,額部、頭頂、枕部、眼先、眼周的顏色為輝黑色,臉頰、臉、耳羽以及耳羽下方的顏色均為白色,且呈大塊白斑,背部、肩部、腰部、翅膀的覆羽以及內側飛羽的顏色為藍灰色,其余飛羽的顏色為淺褐色,且有較窄的灰色滾邊,腰部下方和尾巴羽毛的顏色為黑色,頦部和喉部上方的顏色為黑色,喉部下方、頸側、胸部以及胸部側邊的顏色為灰色,腹部和兩側的顏色為葡萄灰色或葡萄紅色,尾部下方覆羽的顏色為白色且夾雜些葡萄色。
PS:雌雄灰文鳥的羽毛顏色相似。
三、灰文鳥的生活環境
1.主要分布
灰文鳥的原產地是在印度尼西亞爪哇、松巴哇島、巴厘島和蘇拉威西等地,后來被引進到文萊、 圣誕島、斐濟、馬來西亞、墨西哥、菲律賓、波多黎各、斯里蘭卡、美國(夏威夷群島)、西非、日本和中國香港以及華南一帶(廣東、廣西、福建等)。
2.棲息環境
灰文鳥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平原和草地,也會出現在葦塘、草甸、海岸紅樹林、水邊灌木叢、草地、農田、果園和城鎮、鄉村公園和花園中。
四、灰文鳥的生活習性
灰文鳥通常是成對或者以小集體的方式生活,偶爾也會過著大集體或者與其它鳥類混群的生活,喜歡待在灌木叢和草叢上,有時也會在地面上活動。
五、灰文鳥的飲食習慣
灰文鳥屬于雜食性動物,通常情況下,會吃一些植物種子以及果實,也會吃一些稻谷、玉米等農作物。在繁殖期間,其飲食習慣會發生改變,主要吃一些昆蟲和小型的無脊椎動物。
六、灰文鳥的叫聲
灰文鳥的叫聲是一種清脆的“tup”、“tluk”或者“chluk”聲,還有一種較為尖銳的“tack”聲。其唱歌時會發出一種連續的如鈴的聲音,還伴有顫音和咯咯聲,常常會以拖長的金屬哨聲結尾。
PS:與雌性灰文鳥相比,雄性更善于鳴叫。
七、灰文鳥的繁殖方式
灰文鳥在繁殖期間會將巢筑在灌木叢和樹叢中,每年可繁殖四窩,每窩產卵4-7枚,孵化時間是16-18天。雛鳥出殼10天后就可睜開眼睛,15天后羽毛長成,30天后就可以出巢,一般出殼45天會離開雌鳥。
八、灰文鳥的種群現狀
由于人類的大量捕殺,灰文鳥的數量在逐漸減少,據不完全統計,在爪哇中部和東部,種群數量約占全球分布的一半,種群數量大概是299-889只,意味著全球種群的數量可能不會超過1500-3750只。所以,灰文鳥已經被記載在多個保護名錄中,分別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16年,瀕危)以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
好了,對灰文鳥的介紹,小編就說到這里啦。若有不全,歡迎小伙伴們在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