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對白頭鵯是否有了解?它又名白頭翁,與麻雀、綠繡眼合稱“城市三寶”,常成群出現于平原區灌木叢和丘陵樹林地帶,以及校園,公園,庭院,行道中的各種高高的電線與樹上。
飼養白頭鵯的人有很多,因為它相比于部分“嬌氣”的觀賞鳥更容易養活,而且主要吃農業林害蟲,是農林益鳥之一。白頭鵯不管是外觀形態,還是性格特點,都已經被廣大的愛好者和研究者了解透徹,下面小編就將這些資料進行整理篩選,給到大家一份挑選手冊。
1、看公母:白頭鵯的叫聲悅耳,因此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雄鳥,因為雄鳥的叫聲相比于雌鳥更為響亮動聽一些。
它們的區分也十分簡單,白頭鵯雄鳥胸部灰色較深,而雌鳥胸部為淺淡;白頭鵯雄鳥枕部白色清晰,雌鳥稍發污。
2、看年齡:養鳥都要從幼鳥養起,因為野外捕捉的白頭鵯成鳥膽小,不容易被養熟、和人不會親近。也只有從小養大的白頭鵯才能讓它們適應人工喂養的環境,習慣呆在鳥籠中,所以我們要養長羽芽的白頭鵯雛鳥或將離巢的幼鳥進行飼養。
PS:幼鳥的頭是灰褐色、背是橄欖褐色、腹部及尾下是復羽灰白,很容易跟成鳥區分。
3、看體型:成年的白頭鵯體型一般在17到22厘米之間,體重在26到43克左右。大家盡量選擇體態勻稱,背部流線較好,羽毛看起來有層次感的白頭鵯,這是健康的體現。
4、看外觀:無論是挑選哪種觀賞鳥,它們的外觀一定不能出現大的瑕疵。例如羽毛雜亂、身體上有明顯的傷痕等,如果出現以上所說的現象,那大概率是一只病鳥。
5、看精神狀態:被長期飼養的白頭鵯,和飼主會十分親近,咱們可以用手指進行挑逗,和它們玩耍,如果它積極與你互動,甚至會待在你的手指上四處觀望,可以優先考慮。
PS:逗弄白頭鵯時注意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然它們很容易覺得自己有被“冒犯到”,從而產生一些過激行為。
以上就是關于白頭鵯的一些挑選小技巧了,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認識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