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額閉殼龜,是一種分布范圍較廣的龜類品種,除了中國,還分布在越南以及老撾。今天,小編就從五個方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它的相關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一、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黃額閉殼龜
【拉丁學名】Cuora galbinifrons
【英文名稱】Indochinese Box Turtle
【別稱】海南閉殼龜、黃額盒龜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亞綱】龜鱉亞綱
【目】龜鱉目
【亞目】曲頸龜亞目
【科】龜科
【亞科】龜亞科
【屬】閉殼龜屬
【種】黃額閉殼龜
【命名者】Bourret
【命名時間】1939年
二、外觀特征
黃額閉殼龜體型中等,其背甲正中(椎盾以及相鄰的肋盾部分)與周邊(盾,緣盾背面)為棕褐色,背甲兩側(除上述部位)為黃色,背甲長度在83-186毫米左右,寬度在68-129毫米左右,高度在40-92毫米左右,微微隆起,中線有一脊棱,前后邊緣較圓,無明顯的凹缺,前后兩側的邊緣微微向上翻,有的呈鋸齒狀。
其頭大小適中,寬度在20.5-28.5毫米左右,大概是背甲寬度的三分之一,顏色為橄欖色、淡黃色或者金黃色,且有棕色斑,頭頂較為平滑;其吻略超過上顎,上顎邊緣平直,沒有凹缺;下顎略短;眼睛較大,眼球黑色,眼部虹膜為橘黃色,眼后有一金色縱紋直至鼓膜。
頸盾較為窄長;椎盾有5枚,其中有1-4枚或者1-3枚的椎盾前緣中央突出,后緣中央凹入;肋盾有4對;緣盾有12、13或者11對。
腹甲的顏色為棕褐色且較為平坦,略短于背甲,前后邊緣較圓且無凹缺,腹甲的前后葉能向上閉合背甲;沒有明顯的甲橋,也沒有腋盾以及胯盾;肛盾較大,僅有1枚,上面沒有溝縫或者其它痕跡。
四肢長度適中,上面有較大的覆瓦狀鱗片,其中前肢背面的鱗片最大,腕以及踵部只有少數的大鱗片;前肢為黃色且有5爪,后肢為灰褐色且有4爪,指、趾間有半蹼;尾巴較短,且有硬鱗,顏色為灰色或者黃色。
三、習性
1.生活習性
黃額閉殼龜主要生活在丘陵、山區、溪流以及淺水區域,喜歡藏在樹林下的落葉內,通常白天出來活動。
3~7月,黃額閉殼龜一般生活在山林中的溪流邊;到了旱季會進入冬眠期,時間長達4個月;其適宜生活的溫度是在24-28攝氏度左右,雨季的活動范圍大于旱季。
PS:黃額閉殼龜的陸生傾向性強,不擅長游泳。
2.飲食習慣
黃額閉殼龜屬于雜食性動物,主要吃一些昆蟲、魚、蝦以及果實等。
3.繁殖方式
黃額閉殼龜的繁殖期為每年6-10月,繁殖方式為卵生,雌龜每次可產出1-3枚呈長橢圓形的白色卵(直徑約為3厘米,長約為6厘米,重約為12克)。
四、雌雄辨別
1.背甲:雌龜背甲較寬,反之,雄龜背甲較窄。
2.尾巴:雌龜尾巴較短,反之,雄龜尾巴較長。
3.泄殖腔孔離腹甲的距離:雌龜的泄殖腔孔距腹甲后緣較近,而雄龜泄殖腔孔距腹甲后緣較遠。
五、保護現狀
由于人為捕殺和生活環境被破壞等原因,黃額閉殼龜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已經被記載在多項保護名錄里,具體如下:
1.《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為極危級別。
2.《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 附錄Ⅱ)。
3.《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爬行類)。
4.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5.《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為極危級別。
6.《2000年農業部修訂的中國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為二級保護動物。
好了,對黃額閉殼龜的介紹,小編就說到這里啦。想更多地了解其它龜類的小伙伴,不妨持續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