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雀,雖然名字里有“大”,但是個子并不大,比麻雀還要小一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會引起我們的注意。不過,看過大山雀圖片的人都知道,它的頭部呈光澤的藍黑色,襯托著潔白的兩頰,看起來就像是京劇臉譜中的大白臉一樣,非常有特色。
現實中,不少鳥友對大山雀不熟悉,并且想知道它的相關信息,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
一、形態特征
1、體長:13~15厘米。
2、喙:喙呈尖細狀。
3、體色:前額、眼先、頭頂、枕和后頸上部為藍黑色,眼以下整個臉頰、耳羽和頸側為白色,呈一近似三角形的白斑。后頸上部為黑色,沿白斑向左右頸側延伸,形成一條黑帶,與頦、喉和前胸之黑色相連。上背和兩肩為黃綠色,在上背的黃綠色和后頸的黑色之間有一細窄的白色橫帶;下背至尾上覆羽為藍灰色,中央一對尾羽也為藍灰色,羽干為黑色,其余尾羽內翈為黑褐色,外翈為藍灰色,外側一對尾羽為白色,只有內翈具有寬闊的黑褐色羽緣。
4、翅膀:翅上覆羽為黑褐色,外翈具有藍灰色羽緣,大覆羽具有寬闊的灰白色羽端,形成一顯著的灰白色翅帶。飛羽為黑褐色,羽緣為藍灰色,初級飛羽除外側兩枚外,其余外翈部具有灰白色羽緣;次級飛羽外翈羽緣亦為藍灰色,但羽端只有一點點灰白色;三級飛羽外翈具有較寬的灰白色羽緣。
二、生活習性
1、行動:大山雀行動敏捷,常在樹枝間穿梭跳躍,或者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邊飛邊叫,略呈波浪狀飛行,波峰不高,平時飛行緩慢,飛行距離也不是很長,但在受驚后,飛行也很快。
2、食物:大山雀主要以金花蟲、金龜子、毒蛾幼蟲、螞蟻、蜂、松毛蟲、螽斯等昆蟲為食。
3、棲息:大山雀主要棲息在低山和山麓地帶的次生闊葉林、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有時也出沒于果園、道旁和地邊樹叢、房前屋后和庭院中的樹上。
三、繁殖方式
大山雀的繁殖期一般在4~8月,一年繁殖1窩或2窩,每窩產卵6~15枚,卵呈卵圓形或橢圓形,乳白色或淡紅色,且密布紅褐色斑點。孵卵由雌鳥承擔,白天坐巢時間7~8小時,夜間在巢內過夜,孵化期為15天左右。
四、保護現狀
大山雀已經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大山雀的介紹,各位若還想了解更多鳥類信息,請持續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