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蛇頸龜,是頸部如蛇一般細長的烏龜,它們在我國并不常見。在國外亦不是熱門的觀賞、飼養品種,如今作為瀕危物種之一,更是難以一見,所以很多人對它們比較陌生。
話雖如此,大家對它特別的頸部構造難道不好奇嗎?反正小編早已按捺不住好奇心,特整理了以下南美蛇頸龜的資料,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
一、頸部特征
1、長且靈活:南美蛇頸龜的頸部可以像蛇一樣扭動、盤繞。伸出殼外時,全長接近背甲長度,而它的背甲有12-30厘米長,如此對比一下,大家應該能想象出它的脖子有多長了。
2、光滑脆弱:南美蛇頸龜的頸部并沒有棘突,所以看上去很平滑,但也因此比較脆弱,容易受傷,并且很容易感染水中的細菌、病菌。(這是飼養者較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看來,頸部似乎是它的軟肋,但該物種能延續至今,自然有獨特的自保方式。那么它用什么辦法來保護頸部呢?
二、頸部保護
雖然它們無法像我國的蛇頸龜那樣,將整個脖子縮入龜殼,但南美蛇頸龜可以將脖子藏匿于甲殼的側部,已達到保護的目的。先不說這種保護方式是否周全,小編更擔心的是,像這樣長時間盤著,它們的脖子會酸嗎?
為了生存,它們也沒有別的選擇,往好的方向看,頸部在南美蛇頸龜的生活中還是大有作用的!
三、頸部作用
1、捕食靈活:它一般采取伏擊的方式捕食,或者通過潛行靠近,伺機發動突襲。捕食過程中,它依靠收縮頸部肌肉來帶動頭部,同時展開大嘴將食物和水一并吞下。正是有著長且靈活的頸部,南美蛇頸龜捕食比其它龜容易很多。
別看它平日里一副緩慢、溫和的樣子,在突襲捕食的瞬間,它粗壯的脖子爆發力十足,動作快如閃電,所以大家千萬別將手放在它面前晃悠~
2、換氣:大多水龜的憋氣能力雖然很強,但也是要換氣的,它們只能游到水面來換氣,再沉入水底活動。而南美蛇頸龜就不一樣了,它們可以一邊趴在水底的淤泥上,一邊伸長脖子將鼻孔露出水面,從而達到換氣的目的。
在換氣的時候,南美蛇頸龜一聽到水面有動靜,便會將脖子迅速縮回,不僅膽小,且警惕性十足。
看完這篇科普,大家覺得南美蛇頸龜的脖子構造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