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的分布范圍較廣,覆蓋了中國的大部分地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蛇類。不過,也不是所有人對它很是了解。那么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它的相關信息,一起來看看吧~
一、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蝮蛇
【拉丁學名】Agkistrodon halys
【別稱】反鼻蛇、白花蛇、地扁蛇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目】蛇目
【亞目】新蛇亞目
【科】蝰蛇科
【亞科】蝮亞科
【屬】蝮蛇屬
二、外觀特征
蝮蛇的身體長度在60-70厘米左右。其體色變化較大,顏色不是很固定;頭部呈三角形;頭背部有深色的斑紋,呈“∧”形;頸部較細;眼睛與鼻孔之間有頰窩。
其背部的顏色為淺褐色或者紅褐色;背部中央有兩行深棕色的圓斑;腹部的顏色為灰白色或者灰黑褐色,且夾雜些棕褐色或者黑褐色的細小斑點;背鱗外側與腹鱗之間有1行呈星狀且不規則的黑褐色粗點;尾尖為黑色。
三、習性
1.棲息環境
蝮蛇生活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低海拔山區、平原、丘陵、草叢、灌木叢、水溝以及田野等地。
2.飲食習慣
蝮蛇屬于肉食性動物,主要吃一些小型蜥蜴、鼠類、蛙類、鳥類以及昆蟲等。
PS:它們的飲食習慣會受溫度的影響。當溫度低于10攝氏度時,它們不吃食;當溫度低于5攝氏度時,它們會進入冬眠狀態;當溫度在20-25攝氏度時,它們會大量捕食;當溫度在30攝氏度以上,它們會停止捕食,且在洞中休息。
3.繁殖方式
蝮蛇的繁殖方式為卵胎生,繁殖時間是在每年的5-9月;雌蛇一次可產出2-8條幼蛇;剛出生幼蛇的身體長度為14-19厘米,體重為21-32克。
四、毒性
蝮蛇的毒性較強,一旦被咬傷后,需要及時救治,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PS:被蝮蛇咬傷后,主要癥狀表現為身體局部出觀腫脹以及疼痛、面色蒼白、多汗、心率加速以及怕冷等。
五、種類
蝮蛇是蝰蛇科蝮亞科下的動物統稱,種類較多,其中包括巨蝮屬、響尾蛇屬、竹葉青屬、棕櫚蝮屬、鎧甲蝮屬、尖吻蝮屬以及矛頭蝮屬等。
好了,蝮蛇的介紹,小編就說到這里啦!小伙伴們了解了嗎?如果有什么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