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聽說過這么一句話:“惹金莫惹銀,惹銀害死人”,這里的“銀”指的是銀環蛇,也是本文將要介紹的雨傘蛇。它毒腺很小,但毒性卻極為強烈,屬于一種劇毒蛇,因盤起來像一把雨傘而得名。據說它是陸地上第四大毒蛇,在世界上毒性排名也位列前八,可見毒性之強。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好好了解下雨傘蛇。
一、基礎信息
【中文名】雨傘蛇
【別名】銀腳帶、白節仔、銀包鐵、寸白蛇等
【分布】臺灣、海南、香港、云南、緬甸、越南等
【亞種】動物界、爬行綱、有鱗目
【現狀】野生狀態已不多見,已被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海南省列為重點保護動物
二、形態特征
1、體長:雨傘蛇一般全長在1000-1800mm。
2、頭部:頭為橢圓形,與頸部區分不明顯。具有前溝牙,帶有毒腺。
3、身體:背脊較高,尾細長,末端較尖,背面有30-50個白色、乳黃色窄橫紋。
4、鱗片:關背有9枚大鱗片,無頰鱗,而背正中一行脊鱗擴大為六角形,背鱗平滑。
5、顏色:背面呈黑色或藍黑色,腹面為污白色。
三、生活習性
1、棲息:雨傘蛇一般棲息在沿海低地到1300米的山區,像平原、丘陵近水處都會有它的身影。
2、活動:雨傘蛇喜歡在夜晚活動,白天則呆在石下或者洞中。一般11月進入冬眠期,4月出蟄。
3、食性:雨傘蛇以魚、蛙、蛇類為食。
4、性格:雨傘蛇性情溫和,生性膽小,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咬傷人。
5、毒性:雨傘蛇的毒素作用于神經肌肉結合處,毒性大,人被咬傷后疼痛感較小,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死亡。
6、繁殖:雨傘蛇的繁殖期在6月,卵生,孵化期1-1.5月。
四、種群現狀
1、分布:雨傘蛇指名亞種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如臺灣、海南、香港,而云南亞種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國外則常見于越南北部、緬甸、老撾等。
2、現狀:因雨傘蛇蛇體可以干制、浸灑入藥,蛇膽也是傳統的中藥材,故被大量捕殺,連幼蛇也無法幸免,如今野生狀態已經不多見了。
3、保護:廣西壯族自治區與海南省已將雨傘蛇列為重點保護動物,也建議有雨傘蛇的省及自治區調查它在該省的數量及動態,再針對實際情況制定保護措施。
好了,關于雨傘蛇的科普信息就說到這里啦,大家對它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