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里蝮,又名土球子、草上飛、七寸子,是亞洲蝮屬中的一種蛇類,因為身上的花紋多變,看上去就像是調色盤一樣,比較吸引人。不過,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烏蘇里蝮是劇毒蛇,人被咬傷的話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導致死亡,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視。若是不小心遇到了,一般不去招惹它,它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對烏蘇里蝮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小編就來給小伙伴們詳細科普一下它。
一、基本信息
1、中文名:烏蘇里蝮
2、拉丁學名:Gloydius ussuriensis
3、界:動物界
4、門:脊索動物門
5、綱:爬行綱
6、目:有鱗目
7、亞目:蛇亞目
8、科:蝰科
9、亞科:蝮蛇亞科
10、分布范圍: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北、內蒙古、俄羅斯、朝鮮等
二、形態特征
1、體型:身材較為短小,體長17.2~67.6cm。
2、頭部:頭呈三角形,不寬扁,頭部和頸部區分明顯,頭側黑色“眉”紋上有白色或黃白色。
3、眼:眼后斜向口角的地方有深色寬帶狀斑紋。
4、鼻:鼻間鱗外側尖,略向后彎。
5、舌:舌頭為粉紅色。
6、背面:背面的顏色有多種,黑褐色、黑灰色、棕褐色、土褐色、土黃色、棕綠色、棕紅色都有,自頸部到尾部還有2行并列的大圓斑。
7、尾:尾巴較短。
三、生活習性
1、食物:烏蘇里蝮的食物以鼠、蛙、魚為主,有時候也會吃蜥蜴或者其他蛇類。
2、棲息:它們喜歡棲息在溫度適宜、距離水源較近、食物豐富、捕食方便、易于藏身的地方,比如山地、丘陵、林緣、草叢、灌叢、溝邊、田野等地方。
3、活動:該蛇種喜歡在弱光下活動,所以在早、晚或陰天時比較容易看到它們的身影。
4、冬眠:作為冷血動物的烏蘇里蝮,每年當氣溫在15℃以下時,進食會很少,然后會遷移到冬眠場所附近活動,等溫度降至10℃以下,它們就會入洞冬眠。冬眠的順序一般都是先雌蛇、后雄蛇。
四、繁殖方式
烏蘇里蝮為卵生,一般都是每年的5~9月交尾,8~9月產仔,孕期差不多為3個月,每次產仔差不多2~17個。
五、保護現狀
由于烏蘇里蝮被大量捕獲、收購入藥,其種群數量越來越少,目前該蛇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及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近危(NT)。
關于烏蘇里蝮的介紹,小編就分享到這,相信大家看完對其都有所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