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所說的土公蛇一般是指蝮蛇,是蛇亞目蝰蛇科蝮蛇屬下的一種小型毒蛇,毒性驚人與眼鏡蛇不相上下。土公蛇并不是我國獨有的蛇類,在美洲國家也分布廣泛。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土公蛇吧!
一、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土公蛇
【別名】蝮蛇、土蝮蛇、土夫蛇、土巴蛇等
【拉丁學名】Gloydius brevicaudus sinitic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爬行綱
【目】有鱗目
【亞目】蛇亞目
【科】蝰蛇科
【亞科】蝮亞科
【屬】蝮蛇屬
【種】蝮蛇
二、形態特征
土公蛇體長60~70厘米,頭略呈長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頭背有一深色“∧”形斑,雜有黑斑。頭背具對稱的大鱗片,眼前有頰窩,體背有兩縱行圓斑。體色變化大,頭體背部由灰褐色而至土紅色,頭部在眼后到口角有黑色帶,其上緣有一黃白色細紋;體背互動排列有黑褐圓斑;腹面灰白到灰黑褐色,有不規則黑點;尾尖黑色。
三、棲息環境
土公蛇的主要棲息地包含平原、丘陵、低山區或田野溪溝有亂石堆下或草叢中,因為土公蛇能水陸并行,所以它們的聚居地多靠近水源。
四、生活習性
土公蛇的繁殖、取食、活動等都受溫度的制約,低于10℃時蝮蛇幾乎不捕食;5℃以下進入冬眠;20℃~25℃為捕食高峰;30℃以上的鉆進蛇洞棲息,一般不捕食。夜間活動頻繁,春暖之后陸續出勢尋找食物,魚、蛙、蜥蜴、蛇、鳥、鼠均為土公蛇的主食。土公蛇是我國毒蛇劇毒蛇類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其中對江浙兩省部分地區危害最大,是土公蛇咬傷的高發地區。土公蛇毒性含混合毒,咬傷人體皮膚后注入毒素而引起局部和全身反應甚至出現呼吸窘迫,脈搏加快,少尿或無尿等癥狀而死亡。
五、保護級別
土公蛇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同時它們還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由此可見,這種在我國以及美洲廣泛存在的劇毒蛇類,實際上還是非常稀缺的。
以上就是有關土公蛇(蝮蛇)的科普小知識啦,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討論,想了解更多蛇類,或者其他動物、寵物知識的朋友,也可以繼續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