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綠鬣蜥又名美洲鬣蜥,是爬行動物中的大科,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大型蜥蜴,頭尾全長可達1.2-1.7米。這種蜥蜴主要分布在美洲,因此,在我國很少見,所以很多人并不了解,那么體型龐大的美洲綠鬣蜥,又有哪些特征呢?一起來看看吧。
1、形態特征
美洲鬣蜥,又名綠鬣蜥,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大型蜥蜴,頭尾全長可達1.2-1.7米,成年以植物的葉、嫩芽、花、果實為食物,習性為日行性。主要分布于中美洲的墨西哥至巴拉圭間、南美洲、加勒比海及佛羅里達等地。主要棲息于熱帶雨林有水的附近。美洲鬣蜥體長30-42厘米,尾長80-120厘米,重量1.2-4公斤,雄性較大。平均全長1.2-1.7米,最大記錄是2米。
雄性綠鬣蜥后腿內側有股孔,頸部的肉垂遠大于雌性,耳孔下方還有著一個特大的圓形鱗片也是遠大于雌性。外皮十分堅韌,不易受傷。
2、分布地區
美洲鬣蜥亞科有10屬36~38種,分布于美國南部島巴拉圭之間的美洲大陸,加勒比海諸島和加拉帕哥斯群島,并有一個屬分布于斐濟、湯加等西太平洋島嶼,其中包括一些美洲體型最大和最著名的蜥蜴。
綠鬣蜥Iguana iguana身長可達2米,是西半球最長的蜥蜴,常被當作寵物飼養。海鬣蜥Amblyrhynchus cristatus分布于加拉帕哥斯群島,是現存唯一半海生性的蜥蜴,善于游泳,在海中進食。分布于斐濟和湯加的低冠蜥Brachylophus屬成員分布區與其美洲的同類相隔不下9000公里,它們如何到達這里很難解釋。
3、生活習性
美洲鬣蜥棲息于熱帶雨林有水的附近。是日行性的樹棲型蜥蜴,主要吃各種葉子、嫩芽、花和果實。水分來源主要是食物,有時也喝在枝葉上的水滴。
早上從棲息處 爬到容易曬到太陽的樹枝上,曬數小時日光浴,把身體曬暖,然后在各處覓食。數小時后吃飽,繼續爬到樹枝上曬太陽,因為他們需要足夠的溫度才能把剛才的食物消化掉。太陽下山后,爬回棲息處睡覺。在一整天的活動中,它們一方面會提防比自己大的鬣蜥,一方面見到比自己小的鬣蜥就會去嚇唬它。對于其他大的動物,都會認為是自己的獵食者。在發情期,雄鬣蜥會到處尋找雌鬣蜥來交配,而雌鬣蜥會盡量躲藏。
平時行動緩慢,也可以快速爬行,在遇敵是會侵入水中,比較擅長游泳。
綠鬣蜥會攜帶沙門氏菌,沙門氏菌能通過不良的衛生習慣傳播給人類,并將引起嚴重的細菌感染。特別是老人、兒童及免疫系統低下的人群。
以上就是關于美洲綠鬣蜥的所有內容,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