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寵友問怎么判斷邊境牧羊犬得了什么病?其實從它的食欲,鼻涕,咳嗽,身材,眼睛,便便等方面都可以判斷邊境牧羊犬得了什么病。
吃喝、玩樂、睡眠、排泄是邊牧幼犬正常成長的四大需要。對于剛剛轉變環境、食物或暈車的邊牧幼犬可能會暫時降低食欲,不過,嚴重缺水、潛伏疾病、腸胃炎及身體有痛楚的邊牧幼犬亦會提不起胃口。如遇此情況,準邊牧主應保持觀望態度、詢問寵物醫院醫生喂飼時間,再安排造訪觀察其變。
邊牧著涼、鼻敏感或上呼吸道感染均會流鼻水。被細菌感染后,分泌物會轉為奶白、黃色或綠色膿液。另外如果有食物從鼻孔噴出,則表示進食過急或吞咽機制有問題又或有先天性結構上的缺陷。
邊牧著涼、喉嚨敏感、空氣環境混濁、氣管炎及支氣管炎均可令邊牧幼犬咳嗽。嚴重咳嗽加上多痰可導致胃口降低,營養欠佳。
身體肥瘦向來都是用來衡量營養狀況之傳統指標。身體消瘦、體力不足,免疫力發展自然會受到影響,容易患病及康復慢。要特別一提的有兩點:1、肥瘦指標是披毛下的身體;2、大肚腩的不一定是肥。正常肥瘦之邊牧幼犬的胸肋骨應平均被肌肉、脂肪覆蓋,不容易逐條清楚摸到。如果用手輕撥,胸部已有洗衫版般明顯凹凸,即使有更長的披毛,這只邊牧亦屬過瘦。另外,邊牧的肥瘦亦可憑腹部背面肌肉的厚度來衡量。
明亮眼睛的角膜(眼睛最前部分)是透明的,讓人能清楚看見眼色素層的顏色。肝炎病毒可令角膜變藍;異物入眼或創傷可引致眼腫而緊合起來或黏膜(眼白部分)變紅或角膜變白。感染狗瘟病毒及其它眼炎病原體可導致眼分泌異常多及化膿。
正常的邊牧幼犬大便呈泥膠般條狀。剛剛轉變環境、食物或過量喂飼、生蟲和腸炎均可令幼犬肚瀉。如糞便比牙膏還要軟或含透明黏液,便要小心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