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魚常見疾病不多,一般來說,地圖魚的疾病是季節性疾病或者人工飼養不當引起的疾病,所以在飼養的過程中一定要引起重視。只要平時我們多了解地圖魚的常見病及治療方法,就不需要擔心。
白點病在患病初期,病地圖魚會用身體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地圖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治療的時候可利用白點蟲不耐高溫的方法,提高水溫到30度。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自魚體表面脫落后。
掉魚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因為操作不慎、受驚嚇、投喂方法不正確、打架、魚生病等這些都有可能掉魚鱗。不過不用擔心,地圖魚有一定的再生能力,魚鱗掉了能夠再生,只是再生需要一定時間,再生后的魚鱗排列也不會很整齊,大小也會有不一致。建議適當增加換水頻率,以保持水的清潔,減少病菌泛濫的可能性。還可以向水中加些鹽,也可以對部分病菌起到抑制作用。
地圖魚的常見病還有爛鰭病和氣泡病。 爛鰭病防治方法是在10千克水中溶解1克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浸洗20分鐘,或選擇低濃度劑量進行潑灑,能抑制此病蔓延,逐漸恢復各鰭的生長發育。氣泡病的防治方法首先是水溫控制穩定,使水體中過飽和的氧氣散發到空氣中。然后徹底換水,排出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