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魚和小黃魚是兩個品種,大黃魚和小黃魚之間的區別在于大黃魚的個頭比小黃魚大,大黃魚的眼睛比較大,小黃魚的眼睛比較小。
大小黃魚,同屬石首科,黃魚屬。除這一點相同外,大黃魚和小黃魚屬于黃魚屬的兩個品種。大黃魚,也叫大鮮,大黃花魚,是暖水性近海魚類,通常生活在淺海區域中下水層,有集群洄游特性。體延長而側扁,一般體長30-40厘米,尾柄細長,口型大而斜,下頜稍突出。小黃魚外形與大黃魚相似,也叫小鮮,小黃花魚。為什么叫小黃魚呢?據江蘇呂泗漁民反映,因在油菜花盛開的每年清明節前后,呂泗漁港外小黃魚大發,漁民紛紛下海捕撈,此時的魚被稱為小黃花魚而流傳至今。
小黃魚是溫水性底層或近底層魚類,喜棲息于不超過105米、軟泥或沙質的海域,適溫幅度廣,約為6-26℃,體長一般為15~25厘米。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主要區別是小黃魚體長短于大黃魚,大黃魚的鱗較小,在背鰭起點與側線間有5-6個鱗片,大黃魚的尾柄較長,其長度為高度的3倍多。而小黃魚的尾柄較短,其長度僅為高度的2倍多。大黃魚的下唇長與于上唇,口閉時較圓,小黃魚上下唇等長,口閉時較尖。
大黃魚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7.6克,脂肪3.6克。兩種黃魚肉質都細嫩鮮美,營養豐富,是人們喜食的海鮮。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鲞,為名貴的水產品。黃魚還有藥理作用,可治療各種疾病,是一般弱者的理想營養補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大黃魚和小黃魚的肉質都十分的鮮美,富含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