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鋸尾吊棲息于印度尼西亞海域的寒冷上升流區域中,自然食性未知,推斷主要以海藻為食。印尼鋸尾吊是2001年才被發現的魚種,至今不曾在水族市場中見其身影。
除了印尼鋸尾吊的生活習性,我們再看看它的外貌特征。印尼鋸尾吊魚體一致藍灰色,體則具不規則之黃褐色斑。腹鰭黃褐色,胸鰭藍黑色;尾柄及前端具4塊黃褐色骨板,尾鰭一致鮮黃色。
印尼鋸尾吊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中大,吻尖突,口裂小,上下頜等長;上下頜各具齒1列,前端門齒狀,后端鋸齒狀。體被細小櫛鱗,似鯊魚皮。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胸鰭近三角形。
印尼鋸尾吊棲息于印度尼西亞海域的寒冷上升流區域中,自然食性未知,推斷主要以海藻為食。印尼鋸尾吊是2001年才被發現的魚種,至今不曾在水族市場中見其身影。除了印尼鋸尾吊的生活習性,我們再看看它的外貌特征。印尼鋸尾吊
印尼鋸尾吊棲息于印度尼西亞海域的寒冷上升流區域中,自然食性未知,推斷主要以海藻為食。印尼鋸尾吊是2001年才被發現的魚種,至今不曾在水族市場中見其身影。
除了印尼鋸尾吊的生活習性,我們再看看它的外貌特征。印尼鋸尾吊魚體一致藍灰色,體則具不規則之黃褐色斑。腹鰭黃褐色,胸鰭藍黑色;尾柄及前端具4塊黃褐色骨板,尾鰭一致鮮黃色。
印尼鋸尾吊魚體呈橢圓形而側扁。頭中大,吻尖突,口裂小,上下頜等長;上下頜各具齒1列,前端門齒狀,后端鋸齒狀。體被細小櫛鱗,似鯊魚皮。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胸鰭近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