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斑魚和龍膽魚之間的區別在于龍膽石斑魚是屬于石斑魚類里面的,石斑魚的種類有很多種。
黑貓魚即石斑魚,沿海當地居民俗稱。生活在海邊石頭縫隙,有海中鯉魚之稱,實際上食用價值和味道高于鯉魚。比常見魚類價格偏貴。
石斑魚,屬鱸形目,體長橢圓形稍側扁。口大,具輔上頜骨,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體被小櫛鱗,有時常埋于皮下。背鰭和臀鰭棘發達,尾鰭圓形或凹形,體色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并具條紋和斑點,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
石斑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石斑魚又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中國四大名魚之一。
龍膽石斑魚學名為EpinephelusLanceolatus,屬鱸形目,{魚旨}科,石斑魚亞科,石斑魚屬,是石斑魚類中體型最大的魚類。龍膽石斑魚主要產地在東南亞、澳洲海域,在南海(南沙群島)亦曾發現,但數量稀少。
石斑魚體形特征,大同小異,一般體中長,側扁,色彩艷麗,變異甚多,常呈褐色或紅色,并具有條紋和斑點,口大,牙細尖,有的擴大成犬牙,背鰭和臀鰭硬棘,很是發達,赤點石斑魚和云紋石斑魚,青石斑魚因體色為青褐色,故又稱青斑,是福建產量較多的一種。石斑魚體橢圓形,側扁,頭大,吻短而鈍圓,口大,有發達的鋪上骨,體披細小櫛鱗,背鰭強大,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成魚體長通常在20~30厘米。
龍膽石斑魚體型呈長橢圓形,側扁,體長為體高的2.7倍~3倍,背鰭XI~15、臂鰭III~7、腹鰭I~5,胸鰭16、尾鰭17,尾鰭后端為圓形。前鰓蓋骨后緣有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后緣具2粗棘,頭部除吻端及上下頜外均被細小部鱗,側線完全,與背緣平行,背鰭鰭棘與鰭條部相連,無缺刻,除腹鰭外,各鰭呈黃色,并布滿黑色小圓點,體側有5~7條橫向斑紋。龍膽石斑魚口裂大,下頜稍突出,上頜能伸縮,上頜骨后端擴大,伸達眼后緣下方,上頜前端具若干犬牙,其后具一叢能倒狀的牙,兩側外側為稀疏小犬牙,內側為絨毛齒帶,下頜前端具有與上頜相對的犬牙,其后具多行能倒伏的牙,兩側牙2行排列緊密。
它們之間的區別在于一個是屬于另一個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