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是貓科動物,外形和貓很像,但是體型比貓大,猞猁是喜寒的動物,一般生活在寒冷地區。
猞猁(學名:Lynxlynx):屬于貓科,體型似貓而遠大于貓,體粗壯,尾極短,通常頭不及體長的1/4。四肢粗長而矯健。耳尖生有黑色聳立簇毛。兩頰具下垂的長毛。上體淺棕、土黃棕、淺灰褐或麻褐色,或為灰白而間雜淺棕色調;腹面淺白、黃白或沙黃色。尾端呈黑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為喜寒動物,棲息環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叢草原及高寒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巖上較常見。喜獨居,長于攀爬及游泳,耐饑性強,可在一處靜臥幾日,不畏嚴寒,以鼠類、野兔等為食,也捕食小野豬和小鹿等為食。巢穴多筑在巖縫石洞或樹洞內。每胎2-4仔。廣泛分布于歐洲和亞洲北部。是羅馬尼亞國獸。
猞猁外形似貓,但比貓大得多,屬于中型的猛獸。體重15-30千克左右,體長80-130厘米,尾長16-23厘米。身體粗壯,四肢較長,尾極短粗,尾尖呈鈍圓。耳基寬。耳尖具黑色聳立簇毛,兩頰有下垂的長毛,腹毛也很長。脊背的顏色較深,呈紅棕色,中部毛色深;腹部淡呈黃白色;眼周毛色發白,兩頰具有2-3列明顯的棕黑色縱紋。背部的毛發最厚,身上或深或淺點綴著深色斑點或者小條紋。這些斑點有利于它的隱蔽和覓食。背部的毛色變異較大,有乳灰、棕褐、土黃褐、灰草黃褐及淺灰褐等多種色型。有些部位的色調是比較恒定的,如上唇暗褐色或黑色,下唇污白色至暗褐色,頜兩側各有一塊褐黑色斑,尾端一般純黑色或褐色,四肢前面、外側均具斑紋,胸、腹為一致的污白色或乳白色。其冬毛長而密,冬季,大爪子上包被著長而密的毛茸茸的獸毛,在厚厚的積雪移動,相當于提供了雪靴的效果。
兩只直立的耳朵的尖端都生長著聳立的長長的深色叢毛,長達4-5厘米,其中還夾雜著幾根白毛,很象戲劇中武將頭盔上的翎子,為其增添了幾分威嚴的氣勢。耳殼和筆毛能夠隨時迎向聲源方向運動,有收集音波的作用,如果失去筆毛就會影響它的聽力。
猞猁的兩性特征區別不大,僅在身材和體重上有所表現:雄性猞猁比雌性猞猁身材稍微大一點,體重也稍微重一點(1-2千克)。
猞猁為喜寒動物,基本上屬于北溫帶寒冷地區的產物,即使在北緯30度以南,也是棲居在寒冷的高山地帶,是分布得最北的一種貓科動物。棲息生境極富多樣性,從亞寒帶針葉林、寒溫帶針闊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叢草原及高寒荒漠與半荒漠等各種環境均有其足跡。它們的棲居高度可由海拔數百米的平原而到5000米左右的高原。生活在森林灌叢地帶,密林及山巖上較常見,棲居于巖洞、石縫之中。
猞猁的性情比較狡猾,是夜行性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