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新手養魚容易得白點病白點病?
我們常說的白點病其病源體為小瓜蟲白點病,這種蟲子感染魚后來重時,魚的鰭條或表皮等處會出現很多白色的小點,故稱為白點病。病魚通常趴在缸底或擠在一堆,不喜歡動食欲減退甚至是不吃食,嚴重時不光身上有白色的小點,而且在蟲子多的地方還會發紅,如不用藥最后會消瘦而死。流行季節主要在春季和初冬季,當水溫在20度左右時發病率最高,水溫高于28度時大多數幼蟲會死亡。
該蟲子繁殖力和生命力特別強,所以對于養魚的新手來說有點頭痛,但這并不是說新手養魚容易得白點病,老手養魚一樣容易得白點病,只是因親手經驗不夠,沒有做出及時而又準確的判斷和正確的治療方法,讓其得以反復發病,或是錯失最佳治療時間后難以治好白點病。對于白點病的治療,踏火提供以下方法可供參考:
1、如果是早期發病時可用孔雀石綠來治,每方水用0.4克,用后過兩到三天再用一次,如體表有發紅的現象時可同時用黃粉一起用白點病。此方適合大水體的魚池用。
2、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專殺白點的藥,如白點凈,也是可以用的白點病。這類藥在用時如在水體中加入5‰左右的粗鹽會更好。
3、加溫,這個是養魚老手對付白點病常用的方法,加鹽、加溫,同樣是水體中加入5‰左右的粗鹽。將病魚放進去用加熱棒加溫至28~30度左右,持續一周左右的時間,用這個方時要注意的是加溫和降溫時不能太急,分階段來慢慢升溫,特別是在冬天不可一下將溫度調到30度加上來,或是將加熱棒一關,讓水溫直接降下來,這樣對魚的傷害很大。如果在加溫過程中發現魚體表發紅之類要在水中用黃粉。
以上僅為踏火個人經驗見解,希望對您有幫助,更多的水產、水族類經驗分享,敬請繼續關注踏火逍遙說魚,謝謝!
家里養的魚得了白點病該怎么治?
白點病是常見的魚病之一,又叫小瓜蟲病,是寄生蟲引起的。前期魚鰓上和鱗片上會有一些小白點,吃食正常,也比較歡快。這時候還比較好處理,用老三樣升溫、換水、加鹽就可以解決。
水溫在原有的基礎上升高兩度,最好到28度以上,因為小瓜蟲在28度以上就開始慢慢死亡,如果缸里本來就是28度需要升到30度;最好連續一周每天換水五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加水量的1%水族專用鹽。
如果是魚身上布滿白點,魚也沒精神了,一直在角落里也不能保持平衡了,就到了晚期,基本上無力回天了。趕緊隔離開以免傳染別的魚,讓他自生自滅吧。
地圖魚身上有了小白點,怎么辦?
魚身上長了小白點那可能就是得了白點病也就是小瓜蟲病!簡單來水就是寄生蟲
,
病因與癥狀:
小瓜蟲是單細胞鞭毛寄生蟲,生活在皮膚和皮下組織之 間,以魚的體液和表皮細胞為食。它們停留在皮膚里,生長3周,生長速度隨溫度 的變化而化!通常20攝氏度到28攝氏度是小瓜蟲喜歡的溫度,在這種溫度下 小瓜蟲會以極快的速繁殖!在高溫下小瓜蟲就會中止繁殖,高溫指28攝氏度到30攝氏度在這樣的溫度下瓜蟲也不會吸收魚的營養!但是病不代表在30攝氏度的溫度下小瓜蟲就會死!
傳染上這種病通常魚會在缸壁上蹭來蹭去!找硬物摩擦!寄生蟲在魚鰭上和一體上以白色的針頭大小般的小斑點呈現出來
有一點很重要需要強調一下!處于繁殖期的雄性魚鰭上和鰓盤也會上出現類似的白色的小結節!所以一定要分清他們的不一樣
防治方法:
可以到外面買專治白點病的處理劑!這個效果很好!處理劑一般都是含有孔雀綠,殺死這種小白點寄生蟲很容易!但是有些處理劑只對魚的身體上的寄生蟲有效!另一種簡單點的方法就是放粗鹽!沒一升水中可以加30克的粗鹽,同時將水溫加到30攝氏度,
以上是個人的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