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澀谷車站。Y路程為您解答。
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澀谷車站,二戰時日軍侵占了許多地方,包括中國的許多重大城市以及太平洋上的島嶼,然而坦白來說,即使這樣,前線作戰的日軍其實后勤補給也是相當困難,并非是我們大家認為的如此豐盛。二戰時日軍補給困難,國內是怎樣的景象?當時為了支持前線日軍作戰,日本國內可謂是“傾其全力”,據史料記載,當時東京的燈架、以及鐵軌等標志牌全部被拆卸下來,融化成金屬,重新制造武器裝備。就連日本普通家庭也深受影響,日本警察會進入家中,除了留下一個鍋外,其他的金屬會全部沒收,1941年美國開始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日本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十分匱乏的島國,結果被美國這一招打的是毫無還手之力。為了將盡可能多的石油用于前線作戰,日本國內開始禁止民用公共汽車和出租車上街,由于這些交通工具的減少,使得交通票價急劇飛漲,而且排隊等車的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長。
有的時候,運氣不好的時候,可能連出行的電車都會被征用用來運輸軍人和軍事物資,這個時候的普通日本百姓只能繼續等待澀谷車站。那么在交通出現癱瘓的狀況后,許多日本上班族開始騎自行車,但大家要知道的是,后來日本想獲得東南亞上的橡膠,也是極為困難的,于是自行車爆胎之后就不能再用了,最終老百姓只能走路上班。而更為可悲的是,因為沒有橡膠,連鞋子都沒法穿了,于是只能穿起所謂的木屐鞋,據史料記載,從1941起,當時美國利用經濟制裁打擊日本,日本為了將盡可能多的資源用來前線作戰,開始實行所謂的糧食配給制度。成人每天只有330克糧食,一斤都不到,對于一個成年人來說,還是相當少的,每家每戶必須用購糧本在米店兌換,否則有錢也買不到。除此之外,還頒布了禁止食用白米的命令,老百姓只能吃糙米。
然而以上說的還是戰爭前期和中期,二戰后期的時候,特別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后,美國對日本宣戰,日本的壓力就更為沉重了,雖然在太平洋戰爭前期,日軍蓄謀已久,并且取得了初步勝利。然而戰爭畢竟依靠的是綜合國力,美國無論是在軍事工業能力上,還是在經濟發達程度上,都遠遠高于日本,最終美國開始節節反擊,日軍在硫磺島澀谷車站、塞班島上接連失利,損失慘重。隨后美國更是開始轟炸日本本土,據資料揭露,1943年美軍實施了著名的大轟炸,以東京為首的119個城市基本上被夷為平地,最終還在日本本土扔下了兩顆原子彈。后來麥克阿瑟將軍前去接管日本的時候,日本人在偌大個東京城中居然找不到足夠的汽車去歡迎他,可想而知當時日本的貧弱。而民間百姓,則更是可憐,大學老師在馬路上以撿垃圾謀生,大學生們在美軍軍營附近撿吃剩下的罐頭,連公園里都貼著四個字的標語,這便是“禁止自殺。”
Y路程認為,日軍侵華是蓄謀已久的,其根源可以和甲午戰爭中扯上關系,大家要知道的是,當年在對賭國運的甲午戰爭中,由于晚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最終中國戰敗,并且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澀谷車站。在這個條約中,可是足足賠款給日本2.3億兩白銀,大大加深了中國人的負擔,而日本依靠這巨額的賠款,開始大力整軍備戰,并且發展近代化的軍事工業,進一步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最終主動挑起了全面侵華戰爭。除此之外,不得不說,二戰時日本國民深陷軍國主義思想的毒害和蒙騙,積極主動支持前線日軍侵華,即使是日本女性,也在工廠里加班加點生產軍裝和武器裝備,也許這真的就是所謂的原子彈下無冤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