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殖淡水魚技術較復雜,牽涉到氣象、水質、飼料、淡水魚的活動情況等因素,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并時時互動淡水魚養殖技術。池塘養殖淡水魚時,要求養魚者全面了解生產過程和各種因素之間的聯系,細心觀察,積累經驗,摸索規律,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技術措施,控制池塘的生態環境,實現穩產高產。
(1)建立養殖檔案
養殖檔案是有關養魚各項措施和生產變動情況的簡明記錄,作為分析情況淡水魚養殖技術、總結經驗、檢查工作的原始數據,也為下一步改進養殖技術,制訂生產計劃作參考。要實行科學養殖,一定要做到每口池塘都有養殖檔案。
(2)巡塘
巡塘是養魚者最基本的日常工作,應每天早中晚各進行1次。
清晨巡塘主要觀察魚的活動情況和有無死亡;午間巡塘可結合投詞施肥,檢查魚的活動和吃食情況;近黃昏時巡塘主要檢查有無殘剩飼料。如有飼料剩余,應調整飼料的投喂量;酷暑季節天氣突變時,魚類易發生浮頭,如有浮頭跡象,應根據天氣淡水魚養殖技術、水質等采取相應的措施;還應半夜巡塘,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泛池。
如果淡水魚的習性是在在池底活動,但是發現它在水面或池邊游動,要檢查分析,有死魚出現也要檢查分析,并采取對策。(3)投喂管理
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淡水魚養殖技術,飼料來源非常廣,可以投喂米糠、豆餅、麩皮、豆渣、花生餅、菜籽餅、糖糟、酒糟以及少量魚粉、蠶蛹粉等。
此外,投喂的牛糞、豬糞和綠肥也能直接吞食一部分。在主養淡水魚的塘中,最好投喂全價的淡水魚專用配合飼料,飼料粗蛋白含量在28%~32%較合適。每畝水面設置2~3個飼料臺,飼料臺可用塑料布等制作,面積1~2米2,呈“凹”形,距離池塘底部15厘米左右。
根據“四看”和“四定”的原則來投喂。飼料臺和投食場要經常清掃和消毒。沒吃完的飼料當天都要清除掉;每周要仔細清掃飼料臺和投食場一次,撈出殘渣,掃除沉積物;每2周要對飼料臺和投食場消毒一次,消毒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4)定期檢查
定期檢查生長情況,看是否有疾病發生。
定期檢查可以做到胸中有數,對制訂漁業計劃淡水魚養殖技術、采取相應措施是很有意義的。20池塘養殖淡水魚的投飼技術是怎樣內容?
為使魚的生長和飼料系數之間平衡,每次投喂和每天投喂的最適宜飼料量應為魚的飽食量的90%左右。
池塘中魚類攝食飼料的數量主要與水溫和魚的平均體重有關。投飼的實用方法很多,必須掌握以下幾條投伺原則:
(1)最初幾天以3%的投飼率投喂,當魚能積極攝食后,魚會在2~5分鐘內吃完這些飼料。
(2)訓練淡水魚在白天攝食。投飼的時間最好是在上午8:00至下午4:00,或黎明后2小時至黃昏前2小時。
嚴格避免過量投飼,過量投飼的標志是在投伺后10分鐘以上,還有剩余的飼料未被魚吃完。
黃鱔養殖較其他淡水魚養殖有哪些優點?
黃鱔養殖較其他淡水魚養殖有下列六大優點。
-1?對生態環境適應能力強
對水體、水質要求不高,養殖面 積不限,有較強的抗病能力,能在稻田、溝渠、塘堰等淺水水域生長 和繁殖。因此,在水溝、水塘、水庫等水域均可養殖黃鱔。
-2?耐氧能力強
由于黃鱔的鰓嚴重退化,因此對水中溶解氧 的利用能力弱。
但其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能用口腔、咽腔和庳膚直 接從空氣中吸收氧,便于活體運輸。養殖黃鱔在淺水高密度放養 情況下,也不會像魚蝦那樣因缺氧“泛池”。總之,只要有水的地方 它都能生存,并且耐饑餓的能力很強,只要稍懂得水產養殖的農戶 都可以養黃鱔。-3?食性雜,飼料來源廣
黃鱔是屬于底棲動物食性的魚類, 飼料來源廣,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高。
其主要攝食水生昆蟲及其 幼蟲(如搖蚊幼蟲、蜻蜓幼蟲),枝角類、橈足類和輪蟲類等浮游動 物,以及水蚯蚓、蝌蚪、幼蛙、螺、蚌及小型魚蝦類等,還兼食部分有 機碎屑、絲狀藻類和浮游藻類等。黃鱔在饑餓時也攝食非動物性 飼料,如米糠、面條、麥麩、豆渣、豆餅和菜籽餅等。
-4?抗病能力強
黃鱔在自然環境中幾乎不生病。在人工養殖情況下,由于密度很大,飼養管理不當,加上受水溫差的影響和 食物不潔等因素,也會發生一些疾病。
-5?投資少,成本低,見效快,收益大
養鱔占地少,小則幾十平方米。不但可利用稻田池塘等養鱔,而且房前屋后的空閑塘堰 和荒廢的溝渠等加以改造也可用于養鱔。
通過閑散土地挖池飼養 黃鱔,或投入少量資金建水泥池或購置網箱飼養黃鱔。例如,浙江 某休閑農莊在4月份投放大規格鱔種,當年放養,當年收獲。由于 伺料充足、水質良好、管理得當,以3 000米2水面進行網箱養鱔, 套置103只網箱-2米X3米,深1。
3米),凈收入4。 5萬元-其中箱 外水體養殖魚類收入1。 5萬元)。-6?養殖模式多種多樣
養殖戶可因地制宜,靈活選用。有土 池則用土池養鱔,無土池可以建水泥池養鱔。有魚池也可以在池 中置網箱養鱔。總之,養殖黃鱔方法可以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 靈活多樣,不受任何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