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拐(新疆叫做阿斯克。東北地區叫做“嘎拉哈”中國哈士奇論壇叮當,源自滿語:gachuha。)是舊時代北方(尤其東北)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蓋骨,只是后腿有,共有四個面,以四個為一副,能提高人們的敏捷力。以小羊拐為上品這種骨頭不僅在羊身上有,豬牛身上及野狍子身上也有。
嘎拉哈玩久了中國哈士奇論壇叮當,也能像盤核桃那樣盤出包漿。有少部分人收藏嘎拉哈,現在的小孩子基本上已經沒有人玩了。
這是百度百科上的解釋,作為東北人,我小時候和女同學們也玩過,羊嘎拉哈和豬嘎拉哈都玩過,只是玩不好,動作太慢中國哈士奇論壇叮當。羊嘎拉哈個頭小,豬嘎拉哈個頭實在太大了,我手小,比一些女生的手都要小,玩這個游戲有點吃虧。
具體玩法就是手扔出四個嘎拉哈,然后向上拋出口袋,用一只手迅速翻動嘎拉哈,具體怎么玩實在是想不起來了,下面是百度百科上的介紹,我是抄的,對不起各位了中國哈士奇論壇叮當。網上也有介紹玩法的視頻,有興趣的讀者搜一下。金星玩嘎拉哈視頻截圖。
具體玩法:羊嘎拉哈四個為一副。手巧的一次能同時玩三四副。玩嘎拉哈,都是要一副嘎拉哈配一個口袋的。嘎拉哈是六面體-所有動物的都一樣?,因兩個尖角重心不穩,棄之不用。正面像人的肚臍眼兒叫“坑兒”,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兒”(肚兒),側面像人的耳朵叫“輪兒”,還有一側什么都不像就叫“真兒”。 歘嘎拉哈計數是以阿拉伯數字為單位的:一對“坑”是十中國哈士奇論壇叮當、三個“坑”是十五、四個“坑”是二十、四樣是五,以此類推。抓滿一百,分別翻真、輪、坑、肚;抓起四樣、空中拋接在手背上,翻轉過來,一個不掉就算贏。“歘”是這個游戲過程和輸贏的結果。歘的過程是這樣的:用一只手-另一只不用?將四個嘎拉哈散亂地拋在炕上(桌上),然后將口袋向上扔起,在口袋落下的時間內將四個嘎拉哈都先搬-以下的過程叫搬?成真兒,用手抓起,再接住落下的口袋-用同一只手?。如口袋和嘎拉哈都沒有落在炕上,則接著搬下個背兒,依次接下的次序是坑兒,輪兒。最后,把口袋拋起,手把都成輪兒的嘎拉哈抓起。如果口袋落下時在手里-沒有落在炕上?則第一個回合完成。倘若在搬的過程中口袋沒能接住,則叫“壞了”,交由下一個人玩-抓?。其輸贏的判斷是:在搬四個嘎拉哈的過程中,誰拋口袋的次數最少,誰就是贏家。這只是歘嘎拉哈的一般過程,當然里面還有許多技巧。比如說:在搬真兒時,因為下個是背兒,所以將真兒一字排好,到搬背兒時用手心一壓就行了,節省時間和次數。歘嘎拉哈的輸贏關鍵,一是口袋要拋得高-留空時間長?,二是抓的過程要快,盡量用少的次數完成全過程;這個游戲要手、腦、眼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