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鵝背部脫毛要不要緊、鵝苗飼養的數量
養殖大棚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鵝苗數量的多與少,這樣就容易使鵝雛體內的能量散發受到阻礙就會狂躁不安或者是鵝雛遇冷而導致卵黃吸收不良也會使鵝雛相互啄毛小鵝背部脫毛要不要緊。
2小鵝背部脫毛要不要緊、養殖大棚內光照的強度
如果養殖大棚內光照過強也會使鵝雛相互啄毛小鵝背部脫毛要不要緊。
3小鵝背部脫毛要不要緊、營養方面
如果鵝雛缺乏某些如*蛋白質和維生素的缺乏,氨基酸不平衡也容易導致小鵝相互啄毛。
4、疾病方面
有些小鵝發生球蟲病、拉稀或者是其他疾病時,小鵝身上就會粘有異物,這樣就會使其他的鵝雛相互啄毛。
小鵝啄毛問題怎么解決?
預防雛鵝啄毛要從1日齡開水和開料做起。雛鵝出殼后16-18小時就表現張嘴伸頸,啄食墊草或互相啄咬,此時要給予溫水補水,而后便可開食。開食時宜用配合顆粒料,并加入適量切細的鮮嫩青綠飼料,撒在飼料盤中或雛鵝身上,引誘啄食。
第一周,每次飼喂時要少給勤添,一般白天喂6-8次,夜間加喂2-3次,配合精料每天每只20-40克,青料喂量為5克;第二周喂全價料每天每只50-70克,青料50克。其次是飼養密度不要過大,密度過大易發生啄癖和環境條件惡化,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鵝群生長期不斷出現大小不均勻的個體等。一般雛鵝正常飼養密度每平方米第一周為25只。
第二周為20只。在正常飼養密度情況下,由于溫度過低,濕度過大,易造成雛鵝打堆,也會出現啄癖。正常溫度和相對濕度一周齡分別為28-30和65-70%;
第二周分別為25-28和65%。在飼養管理中,飼養者要經常檢查鵝群,發現有啄癖和被啄傷的病鵝,要及時盡快地挑出,隔離飼養和治療。檢查日糧配方缺少什么營養成分,如蛋白質和氨基酸不足;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缺乏;特別在青綠飼料缺少情況下,會出現維生素缺乏,引起鵝啄羽癖。
冬季可補充青料汁或復合維生素B,按每公斤料加2-5毫克。若一時弄不清啄羽原因,可在飼料中加入1-2%的石膏粉,同時改善飼料管理,消除各種不良因素或應激原的刺激,如疏散密度,防止擁擠;室內溫度、濕度適宜,注意通風;防止強光長時間照射;育雛期可適量加入青粗料,以增加雛鵝飽腹感。如將青綠料扎成小捆,掛在一定高度,分散雛鵝注意力,補充所缺乏的營養物。
對養鵝人來說,民間俗稱的“鬼拔毛”怎樣防治?
對養鵝人來說,民間俗稱的“鬼拔毛”怎樣防治?民間所說的“鬼拔毛”,實際上是鵝的一種疾病,叫鵝羽虱。鵝羽虱,是一種永久性的寄生蟲,主要寄生在鵝的翅部,以啃噬羽毛為生。如果不及時處理,鵝的羽毛就會慢慢脫落,掉光。又因為鵝羽虱不容易被發現,養鵝人看見鵝的羽毛脫落,感覺莫名其妙。于是,就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鬼拔毛”。
鵝羽虱吞噬羽毛,對鵝的生長是很不利的,危害也很大。下面,針對鵝羽虱癥狀、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鵝羽虱的癥狀以及危害受到鵝羽虱侵害的鵝,除了羽毛脫落之外,還有這些癥狀,即表現搔癢,抵抗力下降,精神不安,食欲不振,體型逐漸消瘦。最明顯的一個癥狀就是在群鵝之中,發現有一部分的鵝用嘴不停啄毛。
鵝羽虱,具有具有傳染性,通過接觸進行傳播,圈養的鵝群很容易相互傳染。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在冬季最為嚴重,發病率高達71.16%,死亡率倒是比較低,僅有0.93%。
鵝羽虱的防治措施鵝羽虱的防治,當然是以防為主,對于由外引進來的鵝,一定要加強檢疫,采取隔離一段時間的方式進行考察。如果沒有發現異常,方可入群。此外,對于鵝舍一定要經常清掃,并且定期消毒,常使用的消毒劑是敵敵畏。
對于以及感染鵝羽虱的鵝,可以使用0.5%的敵百蟲粉劑噴灑羽毛,并且輕輕揉羽毛促使藥物均勻分散。
好了,以上關于對養鵝人來說,民間俗稱的“鬼拔毛”怎樣防治?這個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