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1日,三亞西島一個村民像往常一樣早起喂羊,突然羊圈里一條大蟒蛇將村民嚇了一大跳,村民連忙數了數羊圈里的羊發現一只小羊羔消失了,再看看大蟒蛇圓滾滾的肚子,顯然是蟒蛇吞了小羊食蛇龜大戰蛇視頻。
為了防止蟒蛇再次危害家畜或者襲人食蛇龜大戰蛇視頻,村民喊來了鄰居將這條大蟒蛇關到了一個鐵籠子里,隨即報警。(下圖為被村民關到籠子里的“吞羊蟒”,為避免引人不適,圖片做了處理)
民警接警后,立即趕往現場,發現這是一條長約4米,體重約20公斤(含肚子里的小羊羔)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緬甸蟒,最終“肇事”的緬甸蟒被民警移交給了三亞市野生動物救助中心處理食蛇龜大戰蛇視頻。
不過,同樣是緬甸蟒,在我國它們是保護動物,而在美國卻是重點打擊的動物食蛇龜大戰蛇視頻?如此大的緬甸蟒在村民將其關到鐵籠子里時,它為何不反抗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緬甸蟒在美國是重點打擊對象食蛇龜大戰蛇視頻?01 漂洋過海的蟒蛇
蟒蛇是蛇目蟒科下所有動物的統稱,下分兩個屬:蟒屬和盾蟒屬,一共13種不同的種類。不過,在美國,甚至整個北美洲,都沒有一條野生的蟒分布,它們多分布于東南亞、非洲以及澳大利亞等地。
也就是說美國其實是沒有蟒蛇的,那么,美國和蟒蛇的“恩怨”是怎么開始的呢?事情還要從20世紀末說起。
19世紀末,美國看到了東南亞地區有一種非常漂亮的蟒蛇,它要么全身金黃色,要么全身白色(不是白娘子哈),在當時美國爬寵市場空白的情況下,一些人看到了商機,從東南亞引入了這些蟒。
當然,在正常情況下,沒有純白色和金黃色的蟒,這也是它們能被看中的原因。這些漂亮的蟒其實是緬甸蟒白化和白化又基因突變后產生的個體。
白化其實不是白化癥,而是因為體內的隱性基因突變造成的,而白化后又產生金黃的個體是在隱性基因突變后,再次發生突變造成的,因此,金黃色的緬甸蟒要比白色更加罕見。
這些特殊的緬甸蟒被帶到美國后,一部分被拿來開始養殖繁殖,一部分被賣到了喜愛爬寵的人手里,這為日后的美國“人蟒大戰”埋下了伏筆。
02 蟒蛇的放生
在美國爬寵市場上售賣的緬甸蟒都是幼蟒,它們的體長只有幾十厘米,漂亮的白色和金黃色,再加上小巧的體型,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
但是,人們對緬甸蟒的厲害一無所知,作為現存世界上體型第三大的蛇(第一二名是森蚺和網紋蟒),成年的緬甸蟒平均體長要在5米以上。所以隨著緬甸蟒慢慢長大,人們原本眼中的小可愛不見了,變成了可以吞人的大蟒。
這讓爬寵愛好者們不淡定了,生怕自己睡覺時,蟒蛇跑出來把自己給吞了,于是,一些人開始悄悄地放生成年的緬甸蟒。養殖場也沒好到哪去,緬甸蟒生長迅速,隨著體型越來越大,食量也越來越大,最關鍵的是緬甸蟒只吃肉,所以在人們知道緬甸蟒能長成龐然大物后,市場需求驟減,養殖場入不敷出,也只能將它們放生野外。
于是,成年的緬甸蟒們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野外率先完成了集結。(下圖左邊為緬甸蟒自然分布,右邊為入侵美國的分布)
03 大殺四方的緬甸蟒
起初,緬甸蟒放生后并沒有人關注它們,直到2005年美國的動物學家們發現佛羅里達州的野外竟然有大量粗壯的蟒蛇,而且與此同時,美國短吻鱷的數量開始驟降。通過觀察和研究,動物學家們發現,原來喜歡棲息在水域附近的緬甸蟒與短吻鱷有了直接的沖突,而在這場沖突中,短吻鱷竟然節節敗退。
最終不得已,美國開始招募捕蛇高手,對野外的緬甸蟒進行清剿,但是由于緬甸蟒體型太大了,捕殺難度相當的大,所以從2008年開始,緬甸蟒從佛羅里達州擴散到周圍的洲,進一步擴大自己的棲息地,同時受緬甸蟒捕殺的影響,美國本土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隨著緬甸蟒的入侵,美國不斷地組織人對緬甸蟒進行捕殺,到了2016年,美國組織了1600人的捕蟒團隊,盡管網絡了各路高手,但這1000人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也只捕殺了106條緬甸蟒。
時至今日,緬甸蟒依然是美國的重點打擊對象,不過,緬甸蟒的泛濫在美國依然沒有停止。因此,美國捕殺緬甸蟒是因為它是入侵物種,而且已經高度適應了美國的氣候和環境(原產熱帶),已經泛濫成災。
同樣是蟒,為何在我國卻是保護動物?在我國自然分布的蟒蛇只有一種,它就是緬甸蟒,而且緬甸蟒在我國僅分布四川、云南、福建、海南、香港等地,因此,此次在三亞發現緬甸蟒并不意外。
緬甸蟒在我國之所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它們數量太少了;二是它們對生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數量少的原因與棲息地的人為破壞和人為的捕殺有很大的關系,緬甸蟒是一種棲息在熱帶雨林中的蛇類,它們對原生環境的挑剔性,使得一旦雨林面積減少,它們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
其次,緬甸蟒身上有著漂亮的斑紋,所以被許多人盯上捕殺來用作皮具的制作。
其次是生態作用。緬甸蟒雖然體型龐大,但是在整個的生長期內,它們的主要獵物都是鼠類,而鼠類是“四害之首”,再加上它們的食量巨大,所以,在抑制鼠類的數量上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而且成年的緬甸蟒擅長偷襲大型的哺乳動物,其中野豬就是它的獵物之一,在強大的絞殺能力下,即便是皮糙肉厚的野豬也只能成為緬甸蟒的獵物,而野豬的破壞能力是非常強的,所以對野豬的抑制也是它們的積極作用的體現。
4米長的緬甸蟒為何能被人輕易地放入鐵籠中?4米長的緬甸蟒已經是成年的緬甸蟒了,它們有絕對的實力殺死一些大型動物,包括人。但是,這次事件中的緬甸蟒卻被幾個村民抬著就關了起來,這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
其實,這與緬甸蟒的弱點有關,這條緬甸蟒剛剛吞下了一只羊,此時的緬甸蟒面對危險只有兩個選擇:將羊吐出和任人擺布,因為吞了大型獵物后,緬甸蟒是幾乎沒有行動能力的(腹部被獵物撐開,不利于蠕動),顯然,這條緬甸蟒選擇了后者。
總結4米的緬甸蟒吞小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甚至它們能吞下成年的羊,雖然它們吃了村民的家畜,但是它們依然是保護動物,這是因為它們在生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國許多地方已經出臺了很多野生保護動物破壞人們財物的補償政策。
而在美國,緬甸蟒成為了他們的噩夢,這是因為緬甸蟒是入侵物種,它們在美國沒有天敵,繁殖能力強,嚴重危害本土生物和生態鏈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