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愛鳥的人來說虎皮鸚鵡,每當看到身姿玲瓏的小型鳥雀時,一種喜歡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從心底油然而生。
以前我養過幾次黃雀,但是不知什么原因,總是在不足一周的時間里便夭折了,無奈之下,就只能把目光放在虎皮鸚鵡身上了,盡管它們的呱噪聲有些吵鬧,但習慣之后也就不成問題了,還有就是它們很少患病,因此飼養起來也就比較容易些,尤其是我以前還飼養過這種俗稱嬌鳳的小東西,不過那時每天也只是投食,換水和收拾籠舍而已,從來沒有和它們進行過互動與交流,而且在不久之后又送給別人了虎皮鸚鵡。
去年秋天我逛花鳥魚店時虎皮鸚鵡,忽然心血來潮就買了一對回來,買回之后通過每天細心的觀察與交流互動,倒也發現了其中的一些樂趣。
剛買回來時虎皮鸚鵡,由于它們出殼的時間還不長,因此頭頂上還是黑綠相間的條紋狀羽毛,但不久之后就被新生的黃色羽毛所覆蓋了。同時,它們的性別特征也變得更加容易區分了,生有藍鼻子的是雄鳥,雄鳥不僅精力旺盛,而且在食量和膽量方面比雌鳥也大,叫起來聲音洪亮。而肉色鼻子的雌鳥,卻不像雄鳥那樣敢于冒險,因此總是一副畏首畏尾,諸事小心的淑女模樣。比如每當看到籠門沒有關嚴的時候,藍鼻子從來都不會放過逃出牢籠的大好機會,它首先會將自己的勾形喙,插入籠門的底部,然后將縫隙一點點地撬開,接著再用頭部將籠門慢慢地往上頂起,待頭部和身體鉆出大半之后,雙腳用力一蹬就成功地飛出去了,而雌鳥盡管每次都會把這樣的出逃方式看在眼里,但卻從來不敢去冒險嘗試,所以它寧肯獨自棲息在鳥籠當中,也許它生性就是喜好安靜吧,關于這一點,我們是無法去猜測了。
至于如何與它們去互動虎皮鸚鵡,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上面說,虎皮鸚鵡這種鳥類的膽子非常小,要想和它親近,唯一的辦法,就是采取饑餓的方式,待餓上半天之后,再把食物放在手心,由于它們根本抵抗不了食物的誘惑,自然就會飛到手上來啄食啦。于是便按照這個辦法嘗試了一下,果然如此,看到它們落在手掌上不管不顧地大快朵頤,著實讓人更加的喜歡它們了。隨著手喂的時間在不斷地增長,它們的膽子也開始逐漸大了起來,從此每當把它們從籠中放出來后,便常常會落在主人的頭頂或者肩膀上面。
有一次出去逛街時,看到一件體量不大的黑檀木根雕之后,就鬼使神差般地想起了‘’良禽擇木而棲‘’這句話,于是便把這件根雕買回來放在了窗臺上,然后就看到它倆在根雕上盡情的嬉戲玩耍,這時就感到買下這件根雕是個不錯的選擇,盡管這倆個小東西還算不得是良禽,因為它們總是在破壞的家中物品,比如把桌上的餅干一塊接一塊的叼起來丟到地上,或者把香煙從煙盒中一根根抽出來再丟到地上,然后還要探出身子,歪著它的小腦袋,用一側的眼睛去看一下它的淘氣成果。或者肆無忌憚地糟蹋著我的那些花草葉片,尤其是每當看著它們在不停的噬咬家具的時候,我常常懷疑在它們的基因序列當中,是否與嚙齒類的老鼠有著某種親緣關系呢?然而它們卻又沒有牙齒,據說所有的鳥類都是恐龍的后代,難道在不同種類的恐龍當中,還有沒牙齒的品種嗎?
有時我們偶爾會到外地去,那樣就會把它們扔在家中一兩天,或兩三天,但每當我們返回家中之后,它們馬上就會落在手機上,然后瞪著兩只小眼睛,小腦袋偏來偏去的先得把主人看個夠,而平時它們并不這樣,平時每當看到手機時,它們就會落在上面進行搗亂,由于小爪子不停地胡亂踩踏,就會致使手機在不停地翻頁或點贊。但此時的它們卻不再搗亂了,這時的它們正在用充滿疑惑的目光凝望著主人,仿佛在說,你們可算回來了,這幾天你們又跑到哪去了呢?
有時看到我們在床上擺撲克,它倆也會不失時機的飛過來進行搗亂,隨便地叼起一張撲克之后就給翻過去,然后再去叼另外的一張,至于是否應該按照游戲規則去翻動哪一張,它才不管那些呢,因為它根本就不懂那些,而且也不想去懂,只管一個地勁的胡亂翻牌,因為對它們來說,只要能夠參與主人的游戲,就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了。
有時感覺它們應該玩夠了,我就會粗暴地把它們趕回籠中,雖然室內空間并不算大,但畢竟是可以自由飛翔的,因此它們便會有些意猶未盡而戀戀不舍,于是便會與我對抗一會。但我的老伴卻從來不像我那樣粗暴,她每次都是用非常溫和的方式和語氣,耐著性子把它倆慢慢地哄回到籠子里去。但無論遭到的是粗暴還是溫柔,回到籠中以后,它們也并不會感到沮喪,而是馬上跳到籠中的吊環上面,然后悠哉游哉,怡然自得的蕩起秋千來。有時如果我想寫點東西時,自然不想聽到它們的吵鬧聲,于是我就會提起籠子把它們放到臥室去關禁閉,這時的它們也就自然地安靜下來了。這一點恐怕要比貓狗之類的寵物要好多了,因為與狗盡情玩耍時,如果突然中斷它與主人的游戲,然后關它們的禁閉,那時它們就會發出不斷的哀嚎聲,甚至用巨大的破壞來泄憤,而那種令人討厭哀嚎聲,簡直能把人給煩死,這也許是小鳥雀更讓人喜歡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