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著20年養蛇經驗的老師傅告訴我:把五步蛇和眼鏡蛇關一起孟加拉眼鏡蛇視頻,不到1分鐘,五步蛇就能立刻咬死眼鏡蛇。眼鏡蛇只是名氣大,論毒性都擠不進毒蛇排行榜前5名。
提起什么蛇最毒孟加拉眼鏡蛇視頻,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眼鏡蛇,只因為眼鏡蛇在發動攻擊時的模樣特別有威懾力,特別是那向兩側擴張的頸部和那類似眼鏡的黑白花斑,從氣勢上直接壓倒對方。
在我國,眼鏡蛇是一種很常見的毒蛇,特別是在潮濕溫暖的南方地區,經常會發生毒蛇咬傷市民的案例,可以說每年的6月-10月間,是各種蛇類活動最頻繁的時節孟加拉眼鏡蛇視頻。
據相關數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數十萬人因毒蛇咬傷而致命或致殘,而根據國家衛健委2021年8月發布的《常見動物致傷診療規范》中粗略統計,我國每年的蛇咬傷病例可達數百萬,其中,被毒蛇咬傷的有10-30萬人,70%以上的是青壯年,病死率約為5%,蛇咬傷致殘而影響勞動生產者高達25%-30%孟加拉眼鏡蛇視頻。
2019年8月29日孟加拉眼鏡蛇視頻,家住株洲王十萬鄉的向女士在自家田地里挖紅薯時,突然發現一條眼鏡蛇,向女士隨即用鋤頭將蛇頭鋤斷了。
向女士看到眼鏡蛇已經被打死,于是用鋤頭去碰了一下斷掉的蛇頭,哪知道這斷掉的蛇頭突然開始扭動,竟一躍而起,一口咬在向女士右小腿部位。
向女士被咬傷后,忍著劇痛將傷口劃開,擠出大量血液,回到家后,被家人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在30日上午,向女士的右小腿出現了腫脹、傷口發黑的情況,據醫院醫生介紹,每年他們醫院會收治20多名被眼鏡蛇咬傷的患者。
就像開篇所述,眼鏡蛇因為名聲比較大且外形獨特吸引著人們的目光,甚至有些愛蛇之人,專門去野外尋找和捕捉眼鏡蛇,很多人也一直稱呼眼鏡蛇為“蛇王”。
但其實,用“蛇王”這個稱號來形容眼鏡蛇有些夸大其詞,眼鏡蛇雖然毒性很強,但它的毒性卻不是最強的,甚至還可能被一些無毒的動物給吃掉,在全世界毒蛇排行榜里,眼鏡蛇可能都排不上號。
馬上就要步入夏季了,在這“蛇出沒”的時節里,我們來了解下關于毒蛇的冷知識,通過了解它們的毒性和習性,當野外遭遇蛇襲擊時,也好自救。
一、眼鏡蛇究竟有多毒?首先跟大家科普下,眼鏡蛇并不是一種蛇,而是眼鏡蛇屬動物的通稱,是眼鏡蛇科的一屬,在眼鏡蛇科成員中很多都被稱作眼鏡蛇。
而眼鏡蛇在攻擊時會通過擴張頸部來威嚇對手,在頸部張開時會呈現出一對類似眼鏡狀的黑白斑花紋,于是又被人稱作“扁頸蛇”、“大扁頭風”。
目前眼鏡蛇屬已經確認的物種約為20多個,其中最毒的要數菲律賓眼鏡蛇,它們噴射出的毒液能讓受害者在一小時內迅速死亡。
但這種菲律賓眼鏡蛇在我國不常見,我們國家現有的眼鏡蛇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舟山眼鏡蛇和孟加拉眼鏡蛇,舟山眼鏡蛇在過去也被稱為“中華眼鏡蛇”。在我國南方地區,比如云南、廣東、廣西、浙江、福建等地都有這兩種眼鏡蛇的身影,在野外傷人最多的也數它們。
眼鏡蛇有多毒呢?眼鏡蛇毒是一種混合蛇毒,既含有神經毒又含有血循毒,其他毒蛇在咬完人后只是單純地釋放出毒素,但是眼鏡蛇還有一個更狠辣的招兒:它的蛇毒里有一種腐爛肌肉組織的成分。
這也意味著人被眼鏡蛇咬傷后,不但會中毒,傷口還會出現潰爛,如果不及時去醫院治療,傷口會進一步導致大面積的潰爛,越爛越多,深達骨頭,最后不得不出現截肢的危險。
即便眼鏡蛇一口毒液能毒死20人,卻遠遠稱不上“百蛇之王”,世界上有一種毒蛇,毒性是眼鏡蛇的20倍,比響尾蛇毒性強300倍,這種蛇一次性排除的毒液能在24小時毒死20噸的獵物,再驕傲的眼鏡蛇在它的面前也得喊聲“大哥”。
二、秒殺眼鏡蛇,真正意義上的“百蛇之王”。
在絕大多數人眼里,毒蛇是一種非常兇殘的冷血動物,對人類的危害極大,特別是眼鏡蛇的遠親“眼鏡王蛇”更是喜歡主動挑釁和攻擊人類。
然而世界上卻有一種蛇,不但性格溫柔,而且看到人類就趕緊害怕逃跑,就算被人捉住,輕易間也不會被激怒,別看這種蛇“慫包”,其實它的實力凌駕于所有蛇類之上,是世界公認的最毒毒蛇,毒性秒殺眼鏡蛇,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內陸太攀蛇。
內陸太攀蛇也叫做細鱗太攀蛇,也有人稱它為“沙漠猛蛇”,主要生活在澳洲中西部干旱地區,它的體長比普通的太攀蛇稍小,一般成蛇最長也只有2米左右,別看身材“短小”,它的致死率非常高。
國外曾經有一個專業蛇類紀錄片拍攝者在野外拍攝內陸太攀蛇時不小心被咬傷,短短的2分鐘,這位拍攝者就感到了惡心、頭暈目眩等中毒感覺,他立刻用繃帶綁扎,到附近醫院求助。
60分鐘后,這位拍攝者開始出現嘔吐、視力模糊、言語模糊的癥狀,2小時后醫院給拍攝者注射了一瓶12000單位的多價抗蛇毒血清,注射完畢后拍攝者被緊急送到了另一家醫療技術完善的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5.5小時后,拍攝者再次發生嚴重的上眼瞼下垂,需要機械通氧氣,醫院又給他注射了兩瓶12000單位的太攀蛇抗毒血清。10個小時后,醫生取下了拍攝者臉上的氧氣管,發現他的癥狀更加嚴重,雖然已經通了48小時的氧氣管,但拍攝者依舊反應遲鈍、出現右眼畏光、惡心等癥狀。
科學家們針對內陸太攀蛇的毒素進行過測試,發現內陸太攀蛇的LD50數值為0.025mg/kg,這種判斷毒蛇毒性的數值,數值越小就代表著毒性越強。
三、當內陸太攀蛇“偶遇”眼鏡蛇,誰會更厲害?如果從現實中來看,這兩種蛇可以說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屬于“一方霸主”。不過大自然中也不乏出現“兩蛇打架”的情況,畢竟蛇類的智商比較低,它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最原始的生存本能,當處于饑餓和危險時,它們就會捕獵同類。
所以,我們可以假設一下,當內陸太攀蛇“偶遇”眼鏡蛇時,它們誰會更厲害?
1、毒性上對比。
判斷一條毒蛇的毒性強弱,采取最權威的對比方式叫《半數致死量》,一般簡單表示為“LD50”,LD50數值越小,就表示毒性越強-量少毒強?。
廣西大學曾做過的一組關于毒蛇毒性的對比實驗,在實驗中通過給小白鼠注射幾種不同的蛇毒,以此來觀察小白鼠的狀態,并根據小白鼠的死亡情況建立數據模型,從而計算出毒蛇的LD50數值。
而根據實驗數據對比,廣西大學教授們發現,眼鏡蛇的皮下注射LD50為:0.915mg/kg,在相同的條件下內陸太攀蛇的毒性幾乎是眼鏡蛇毒性的36倍多。
眼鏡蛇平均能注入200-500mg的毒液,最大的毒液分泌量可高達7毫升,它噴射出的一口毒液能在三小時內毒死一頭成年的亞洲象。
據國外科學研究數據發現,內陸太攀蛇一次釋放出來的毒液可以在24小時內殺死25萬只老鼠、一百個成年人或兩只成年非洲大象。排毒量在120mg-400mg之間。
因此,在毒性對比上,眼鏡蛇根本不及內陸太攀蛇。
2、攻擊速度上對比。
內陸太攀蛇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當它捕獵或受到外界驚嚇時,它會將前半身縮成“s”形狀,并把前半身挺起來,這個樣子有點像彈簧,所以當它如彈簧一般沖向獵物時,攻擊速度會特別快,幾乎快到人眼無法看見,當獵物反應過來時,早已被它連續咬傷好幾下。
在攻擊速度上,響尾蛇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蛇,根據外國記錄,響尾蛇時速29公里,而位居第二名的黑曼巴蛇,時速是19公里,相當于1秒鐘能跑5米遠,而內陸太攀蛇僅比黑曼巴蛇速度慢一點點。
而眼鏡蛇在攻擊速度上就稍遜色一些,它的攻擊速度甚至沒有五步蛇快,曾有人做實驗,把大小差不多的五步蛇和眼鏡蛇放在一起,不到1分鐘,五步蛇就咬到了眼鏡蛇,不一會兒眼鏡蛇就中毒不能動彈,而五步蛇一點事也沒有,所以眼鏡蛇無論是在毒性還是攻擊速度上連五步蛇都不低,又怎么能打過內陸太攀蛇呢?
3、致死率上對比。
上文中介紹過,眼鏡蛇是一種混合型毒蛇,被眼鏡蛇咬傷幾個小時后就會出現中毒反應,如果被咬傷的是四肢,那么反應會更快,幾分鐘后就會開始腫脹,但如果是全身中毒癥狀那還需要等4小時以上。
因為眼鏡蛇毒如果不及時治療,傷口處就會出現嚴重潰爛,甚至會爛的骨頭都露在外面,特別可怕,讓患者遭受難以忍受的折磨,如果傷勢太重且得不到有效治療,差不多3-4天就會死亡。
被內陸太攀蛇咬傷后,如果是在澳洲本地被咬傷肌肉組織,需要以直升飛機的速度趕到醫院注射蛇毒血清,才有救,如果是自己開車前往醫院治療,或許還沒有到醫院就已經中毒身亡。
如果在澳洲本地被內陸太攀蛇咬到了血管,即便有血清,也會當場死亡,如果是在其他國家被內陸太攀蛇咬傷,特別是沒有血清儲備的國家,那就徹底沒救了。
別看內陸太攀蛇如此“毒辣”,但因為它所生存的環境是在人煙罕至的澳洲中西部干旱的沙漠地區,接觸人的機會特別少,所以它作為全世界最毒的毒蛇,但統計咬傷人的案例并不多。
四、野外遇到毒蛇怎么辦?看到此或許有人會問:如果在野外遇到內陸太攀蛇怎么辦?
對于這個問題大家不用擔心,因為這種“百蛇之王”根本不會出現在我們國家,這種蛇主要生活在遙遠的澳洲沙漠地區,生活在根本見不到,但也不排除一些愛好養蛇的人從澳洲購買此類蛇回國飼養。
但是像眼鏡蛇這樣的毒蛇在我國確實非常常見的,而且還屢屢出現咬傷人的事件。那么,如果我們在野外玩耍時,遇到類似眼鏡蛇這樣的毒蛇,該怎么辦呢?
1、敵不動,我不動。
生活中除了眼鏡王蛇喜歡主動攻擊人外,大部分毒蛇見到人第一反應就是逃跑,因為蛇類本就是一種比較膽小的生物,之所以咬人,要么是人類不小心踩到了它們,要么是人類進入了它們的領地,最后一種可能就是蛇類處于繁殖期,處于護崽才會主動咬人。
所以,如果野外遇到毒蛇,不管是什么蛇類,一定要“敵不動我不動”,毒蛇要是沒有做出任何攻擊,我們也千萬不要去主動攻擊它們,大部分毒蛇如果感覺不到生命威脅都會自動離去。
2、“蛇形走位”。
蛇的游走速度雖然快,但蛇類的智商還是不及人類,可以說蛇類的智商比較低,攻擊獵物基本上都是依靠狩獵本能反應,所以如果在野外遇到了毒蛇,而且手邊也沒有任何工具,如果蛇突然沖過來咬攻擊我們,那我們可以試試“蛇形走位”。
以左拐右拐的方式跑,千萬不要跑直線或者往下坡方向跑,蛇的思維無法反應過來,無法像人類一樣突然掉頭轉彎,用這種方式逃跑可以遠離蛇的攻擊。
3、野外出門備好“打蛇棒”。
蛇會偽裝,一般也喜歡藏在草叢里、石頭縫里、樹葉底下,而且蛇身上的花紋跟草叢樹葉極為相似,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比如蝮蛇,身上的花紋猛的一看跟枯葉差不多,很多人在野外被蝮蛇咬傷,就是因為走在枯葉上不小心踩到了蝮蛇。
所以,如果去野外玩耍,最好帶上“打蛇棍”,在野外樹林中行走的時候要用自己的樹枝或者木棍在自己行走的前方草叢不斷拍打,達到驚蛇趕走蛇的目的。
寫到最后。總而言之,眼鏡蛇之所以不是“百蛇之王”還是因為實力不夠,雖然它的毒液殺傷力很大,但是攻擊比較單一,一旦遇到了力量比自己強大的毒蛇,很容易稱為對方的獵物。
而作為蛇界“毒王老大哥”的內陸太攀蛇,如果不去故意招惹和激怒它們,其實它們會是一種性格非常溫柔的蛇類,可以說在蛇類中脾氣比較好的,目前在全球被咬傷的記錄中只有11例,且大部分都是研究人員和飼養員,僅有2例是被野外個體咬傷。
只要我們不去主動挑釁,絕大部分蛇都不會主動攻擊人,一旦在野外不小心被蛇咬傷,無論傷口是否嚴重切勿掉以輕心,一定要盡快去醫院接受治療。
那么,你對眼鏡王蛇有什么看法呢?你認為它是“百蛇之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