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老三樣”水族疾病唑替尼,幾乎每個養魚人都耳熟能詳。“升溫、下鹽、換水”這三種方法一直是初期魚病防治的首選措施,在魚友中間廣為流傳。很多魚友的用藥態度非常謹慎,不到萬不得已絕不用藥,而是通過“老三樣”這樣的保守療法取得了很好的療效,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
1水族疾病唑替尼、升溫
合理的升溫范圍應該是比原缸水上升3-6℃水族疾病唑替尼,根據魚種的不同,這個范圍大約是在30-34℃之間。以每天升溫2-3 ℃為宜,升溫過快會對魚造成不適。升溫必須配合大氧,要保證氧氣的充足供應。因為升溫后魚的呼吸作用會加強,菌的繁殖會加快,需氧量會加大。升溫應配合鹽使用,以減少魚滲透系統的負擔。
2水族疾病唑替尼、下鹽
只有在魚得病需要治療的時候下鹽才是正確的時機。每次換水都加鹽會降低魚的滲透調節能力水族疾病唑替尼,等真正魚病的時候效果就差了,平時不可為。用鹽最好使用粗鹽或者水族專用鹽,不可使用含添加劑的調味鹽,比如加碘鹽。鹽應事先溶解并粗濾一下再添加,應在1-2天內逐漸的增加鹽濃度,以免引起魚的滲透壓震蕩。
下鹽的濃度要達到0.3%-0.5%才能起到調節滲透壓的作用,這個濃度對絕大多數魚是非常安全的。有些魚,例如有些“軟水”魚類和一些鯰魚,對氯化鈉非常敏感,用鹽要小心謹慎。另外,用鹽過量會造成過度滲透壓,這會進一步導致身體細胞的生理變化,會導致魚對疾病的抵御能力下降。當鹽濃度超過1%時,即使短時間的浸泡也會使魚類出現不良反應。
三、換水
換水的目的是為了迅速稀釋水中的細菌和毒素,減少其對魚的危害。相對于升溫和下鹽來說,換水是對魚的傷害最小,效果最迅速的方法。尤其是在硝化系統未建立完善、毒素超標、水質極度混濁等情況下,換水幾乎是唯一的選擇。“老三樣”里的換水不是指一次性的,而是要堅持一個周期,天天或者隔天換水。一次的換水量國內普遍提倡20%—30%之間,我查閱的國外文獻有很多提出一次的換水量應在50%—75%之間。我支持大量換水,因為這樣效果快,對病魚幫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