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小黃面也是商品餌。我認為這位釣友是在問釣鯽魚的時候為什么采用現成的鯽魚餌而不用小黃面,是吧鮣魚吃什么食耳?
魚餌好用與否,靠的不是成分,而是狀態。現成的鯽魚餌就是針對鯽魚的特點來配制的,所以它的狀態更合適。鯽魚餌的狀態有哪些特點鮣魚吃什么食耳?它的特點是既可搓又可拉,入水后以霧化狀態為主。
小黃面則是另一種狀態——松散、易脫落鮣魚吃什么食耳。如果餌團小的話,到達水底時已經所剩無幾或完全消失了,餌團大的話又不適合釣鯽魚,鯽魚口小,吸食動作遠比不上鯉魚,所以中鉤的概率會大打折扣。假如添加一些如拉絲粉之類的狀態輔料,使小黃面滿足釣鯽魚所需的狀態,那么小黃面也可以釣鯽魚。不過,這么做畢竟麻煩,而且對新手來說,狀態是不好把握的,所以用現成的鯽魚餌來得更快,更容易上手。
腥餌釣的都是小鯽魚為什么?
使用腥餌鮣魚吃什么食耳,包括所謂的香腥、濃腥等餌料為什么都是小鯽魚,這個現象是必然的,很多釣友用著一款所謂的廣譜餌料來釣魚,自然就是這樣的結果,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從如下2點來詳細分析一下:
腥餌有哪些種類,組成成分是什么鮣魚吃什么食耳?
腥餌為什么更容易釣到小魚,很難釣到大魚呢?
要解決為什么腥餌釣的都是小鯽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什么是腥餌,腥餌其實種類繁多,只有認清原理,區分出不同成分帶來不同的效果后,才能有針對性的去使用它,因此:
從大類上分腥餌分為成分腥、腥味劑兩大種類,具體還要更詳細的分類。
小魚的覓食特性和水質肥瘦決定了魚類對腥餌的喜好程度,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小魚不是特指雜魚,而是小體型魚,包括小鯽魚。
腥餌有哪些種類,組成成分是什么?魚類對動物性蛋白的需求一年四季都存在,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只不過因為季節不同、水質的肥瘦需求的量不同,而這里所說的動物性蛋白對于釣魚人來說就是腥餌。腥餌的種類其實非常多,但常規釣魚人接觸的有:動物內臟、豆腥、藻腥、蟲腥、土腥等等。還包括人工合成的腥味劑餌料,這些組成了釣魚人常用的腥餌。
現在的問題在于,一說起向餌料里加腥,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蝦粉、蠶蛹粉、紅蟲粉、或者各種餌料包裝上標以濃腥的餌料等等,往往忽略了一個前提,這些腥味劑為主的餌料適合當前魚情嗎?什么是腥味劑餌料?所有聞起來味道特別腥的餌料,無論什么品牌都會加入腥味劑,無非是程度和成分高級不高級的區別。
大家都去過菜市場吧,只要到了魚蝦區域就會聞到濃重的腥味,這是魚蝦一種蛋白質代謝物,氧化三甲胺、δ-氨基戊酸等的呈味表現,腥味餌料通過化學制劑仿香出來就是這個效果,但魚蝦是天然的,其實用鼻子去聞鮮魚和鮮蝦,本身并沒有那么腥。包括凍鮮的赤尾青之類的蝦粉都沒有2、3元一袋的蝦粉腥,這就是天然的成分腥和化學腥味劑之間的區別。
腥餌為什么更容易釣到小魚野釣水域多為清瘦水質(特殊肥水和污染水或者夏季藻類造成的肥水另議),水瘦就一味這藻類、浮游生物少,這種水質本身就會導致魚類對腥餌有偏好和更好的適口性。野在野外環境下小雜魚多,除非針對餐條等魚種,其他魚種的話建議要老實釣底。由于小雜魚是一大類魚種的總稱并不是特指餐條魚,所以可以說其是全水層的干擾,使用餌料的思路關鍵是“底”,就是沉底性、底部誘魚、低調誘魚、底部留魚。如果釣浮自然就更容易釣到小魚。同時過小的魚鉤也會造成釣小鯽魚的現象,沒等到大鯽魚吃餌就被小魚搶走了,所以如果想釣大魚,在魚鉤的大小選擇上也要適宜。
從餌料本身來說,越小的魚越嗜腥,從水質來說,越瘦水魚也嗜腥。那么用腥餌就釣不到大鯽魚或者大魚了嗎?錯,用腥餌一樣可以釣大鯽魚,只不過需要有選擇性的使用腥餌,也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成分腥,這類餌料多數是天然材質通過化學的方法制成,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天然材料自身的有點,例如赤尾青、蝦肉、商品餌料里的力作無雙、天下鯽、高質量的蝦粉等,這類腥餌既能滿足魚對動物性蛋白的需求,同時又沒有腥味劑餌料的刺激,所以是針對大鯽魚和大魚很好的腥餌,而腥味劑類型餌料也不是一無是處,在小魚少,水質非常清瘦的情況下也是很有效果的,所以要甄別對待,而不是一說加腥就只加廉價的蝦粉。
關于最后的總結關于腥餌在釣魚人群中普遍存在以上的誤區,我見過太多的人一說加腥就拼命的加入藍鯽、蝦粉,而且還特別迷信某一種類型,比如紅蟲粉,就覺得紅蟲粉最好用,如果換成蝦粉就效果不行。這樣的結果就是造成餌料過腥,小鯽魚可能會釣不少,大鯽魚寥寥無幾,還在抱怨說今天大鯽魚不開口,殊不知是腥餌用錯了。
因此想要釣大鯽魚,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水清來選擇不同的腥餌,腥餌本身沒有錯,錯再錯誤的時間用錯了餌料,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到你,如果覺得不錯,就點個關注吧,隨時分享有趣的釣魚小技巧!我是釣魚人烏蘭,一個純粹的釣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