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通過刻意練習提高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面分享我是如何鍛煉我家小女兒不到1歲就可以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語言發育遲緩。
“敏感期”一詞是荷蘭生物學家德·弗里在研究動物成長時使用的名詞。后來語言發育遲緩,蒙臺梭利發現兒童的成長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所以提出了兒童敏感期理論。
蒙臺梭利在其所著的《兒童的心智》中指出語言發育遲緩,只要敏感性存在,潛在的能力便源源不斷的傾瀉而出,直到發展完成,但這些敏感性并不是一直存在的,一旦該心智器官形成了,敏感性也就隨之消失,再要想發展便要耗費多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心力。
捷克的夸美紐斯在其著作《大教學論》中提出教育適應自然原則,并認為:“凡事都要追隨自然的領導,要去觀察能力發展的次第,要使我們的方法依據這種順序的原則語言發育遲緩。”因此,家長要在充分了解孩子自然發展的前提下,為孩子營造適宜的環境,抓住孩子的敏感期,使大自然賦予孩子的各種能力,獲得最大可能的發展。
語言敏感期發生在兒童出生后2個月到6歲語言發育遲緩。蒙臺梭利認為語言的敏感期是兒童的一種無意識吸收語言的傾向和能力。嬰兒對聲音很敏感,每天都應該給寶寶聽音樂,比如關于小動物的兒歌,寶寶一邊聽,媽媽可以一邊模仿動物的形象和動作,經常給寶寶聽,寶寶還會跟著音樂輕微扭動自己的小身體。
孩子很小就會觀察大人的嘴型,對簡單的字還能模仿發音。從寶寶會發第一個音開始,可以和寶寶玩發音游戲。寶寶發什么音,媽媽就重復什么音,然后媽媽再發一個音,反復練習,寶寶就知道跟著發音了。這個階段還是無目的地感知語言,媽媽要抓住這個語言敏感期,多給寶寶輸入語言,多和寶寶交流,語速要慢,多給寶寶重復,開始的時候可以用疊詞,比如球球、襪襪等,等寶寶能說出簡單的疊詞的時候,我建議就不要重復疊詞,而應該準確的說出物品的名字,比如吃飯、喝奶等等。還有,寶寶平時看著什么東西,媽媽就反復念出物品的名稱,開始也許她聽不懂,時間長了,寶寶就能明白了。
我家小女兒成寶9個月大時,當她想要大人抱抱時,她就可以說:“爸爸抱抱,媽媽抱抱”;在想要大人過來時,就一邊比劃她的小手,一邊說“來來”;每次我喊成寶的時候,她馬上就看向我,說“哎”。然后,我就夸她說“好孩子,成寶真棒,會回應媽媽啦”。其實寶寶很喜歡說話,寶寶經常會一個人把學到的發音或者詞語反復地說著玩。所以,媽媽們一定要抓住時期好好培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兒童只有在其成長需求得到完全滿足后,才能進一步成長,家長們需要做的就是抓準時期為孩子提供引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Comenius,?Johann?Amos.?The?Great?Didactic?of?John?AmosComenius[M].?London:?Kessinger?Publishing.?2012.
關于語言發育遲緩有哪些需要家長知道的常識?
孩子的預言發育黃金時期在0-3歲,當懷疑孩子語言發育遲緩或障礙等問題時,家長一定不要將之放任不管,或看孩子會不會自動變好,一定要早日帶孩子去檢查排除一下影響孩子的因素,如若發現問題時,要及時進行干預,幫助孩子早日恢復。
導致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大因素:
1、缺少環境影響或影響不當
生活環境比較單一,或者長期受到忽視,缺乏鍛煉和教育的機會。
有的交給老人或保姆看護,很少與寶寶進行感情交流,使寶寶失去學習語言的機會。
父母過于溺愛,寶寶不需要開口,他的各種需求就會得到滿足,長期下去,寶寶就養成不愛說話的習慣。
2、缺乏訓練
寶寶口語關鍵期1-3歲時未進行適時的語言訓練。
父母中有人比較內向,寶寶也就少了一半的語言刺激。
寶寶一個人住,與父母溝通交流少。
3、智力和情緒因素
智力發展出現遲緩,必然導致與其程度相對應的語言發展的遲緩,無論是開始講話的時間,還是對雙字詞的使用,以及在語言
四歲小孩,語言發育遲緩?
大家好!我是一名語言康復老師,從事語言康復工作20年了。
由于問題描述過于簡單,我只能大約分析一下。
從臨床實踐來看,四歲小孩語言發育遲緩,如果孩子幾乎還不會說話,或發音明顯不清楚,就問題很嚴重了。
第一步,家長先得帶孩子到專業語言康復機構做一個檢查和評估,看看導致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具體原因是什么,知道知道具體原因,才能進行后邊的治療。
第二步,在評估一下孩子目前語言的發育水平,看看孩子的語言能力到底差多少。
第三步,結合第一和第二檢查情況,給孩子做專業語言康復訓練。只要訓練方法得當,大部分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是可以回復到正常孩子的水平。
大家如果還有什么具體問題,可以先關注我,給我留言,我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