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回答摘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骨外科宋斌 副主任醫師《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怎么辦膝內側副韌帶斷裂手術?》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的損傷可分為3度。Ⅰ度(輕度)損傷為少量的韌帶纖維撕裂膝內側副韌帶斷裂手術,伴有局部壓痛感,但是不伴有關節失穩。Ⅱ度(中度)損傷為韌帶纖維的部分斷裂,同時伴有關節功能喪失,以及輕中度關節失穩。Ⅲ度(重度)損傷為出現韌帶完全斷裂,關節顯著失穩。臨床中單純的膝關節副韌帶的損傷很少,往往伴有膝關節其他軟組織如內側半月板、前交叉韌帶和關節囊的損傷,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3%。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的損傷治療應依據損傷的不同程度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膝內側副韌帶斷裂手術。總體來說內側副韌帶是一個自愈性較好的韌帶,Ⅰ度和Ⅱ度的損傷患者確診后,首先應制動、消腫,早期制定并在保護下負重對患者的恢復療效較好。通常采用石膏夾板固定膝關節于30°到45°屈曲位4-5周,固定期間在醫生指導下練習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于2周左右帶石膏負重行走;拆除石膏后練習主被動膝關節伸直和屈曲,配合物理治療,逐漸恢復膝關節的運動的功能期間可配合一下外用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中藥盡快消腫。
Ⅲ度損傷的患者韌帶完全斷裂,但也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如果伴有多韌帶損傷,如前交叉韌帶斷裂等膝內側副韌帶斷裂手術。或者合并關節脫位、韌帶撕裂后卡壓關節內等嚴重情況時才需要盡快手術治療,應通過手術施行內側副韌帶修復或重建術,其他組織損傷,如半月板、交叉韌帶損傷時,同時進行手術治療,但如果只是內側副韌帶損傷,則也可以嘗試保守。在損傷急性期應制動和消腫,可予冰敷和藥物治療,等腫脹消退后再進行手術,手術最好在傷后2周內進行,主要是行韌帶縫合術。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怎樣進行恢復訓練?
以下回答摘自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骨外科宋斌 副主任醫師《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怎么辦膝內側副韌帶斷裂手術?》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損傷術后康復訓練主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術后0-2周,膝關節的活動范圍為0-60°,避免過度的關節活動范圍練習。可進行股四頭肌等長練習。術后2-4周,外側抬腿練習、后抬腿練習、直腿抬舉和伸髖練習。
第二階段:術后4周,開始膝關節伸展練習0-90°,術后5周開始主動伸屈膝關節。術后6周脫拐練習步行。術后7-8周,可開始負重練習,注意恢復正常步態。
第三階段:術后8-15周,開始蹬踏練習增加膝關節穩定性,加入上下臺階訓練。術后16-20周,如果患肢力量和關節活動度恢復良好,可進行慢跑等練習。
術后第四階段:術后6-9月,可完全恢復運動。
膝關節內側副韌帶如果損傷,及時就診并取得專業醫師的指導幫助治療,康復效果大部分是滿意的,因此,如出現懷疑內側副韌帶損傷時,不要延誤治療時機,及時就診,根據病情獲取個體針對性的治療方式,以免出現更嚴重的損傷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