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鱸諾卡氏菌病的流行季節較長魚諾卡氏菌病中藥治療方法,從每年的4~11月均有發生,發病高峰在6~10月,發病魚常為1齡或2齡魚,水溫在15℃~32℃時都可流行,以水溫在25℃~28℃時發病最為嚴重。該病的特點是潛伏期長,其病情發展緩慢,但是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高。自然發病率可達到15%~30%,嚴重的達到60%以上。養殖加州鱸患諾卡氏菌病后的死亡率可高達80%以上。因此,一旦發現養殖魚類有諾卡氏菌病發生,應及時治療,治療越早,感染數量越少,治愈率越高,給養殖生產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就會越小。
服用中藥后有耐藥性,如何解決?
不是你有抗藥性,而是醫生醫術不到家,沒有在辨癥中抓住主要矛盾,開的藥看似對你癥狀都治,其實只是雨過地皮濕,治了表面癥狀魚諾卡氏菌病中藥治療方法。開始吃肯定有效果,繼續治則踏步不前,究其原因就是沒抓住主要矛盾,解決主要矛盾,從而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現在好多醫學院中醫,受西醫思維影響和左右,開方下藥以癥組方。你脾虛組一小方,你腹瀉組一小方,你失眠組一小方,你心悸又組一小方,幾個小方組一大方,把你的癥全涵蓋了。如警分兵擒匪,看似布置妥當,實則漏洞百出。因為他沒擒賊先擒王的思維,也找不到賊王。再有下藥時,那個癥重,就多下點,但又怕過劑量中毒,再加一味藥以制肘,這樣一方劑越來越大,藥與藥間互相制肘,白喝一大碗,效果不明顯。這也是中醫理念沒落的原因。以前我家人看中醫,在中醫醫科學專家看的,回來我一分析方子,就是這個原因,喝了近半年湯劑,效果一點不明顯。
草魚肝膽綜合癥并發出血、爛腮,到底如何解決?
1 主要癥狀
發病初期魚諾卡氏菌病中藥治療方法,病魚游動無力,攝食時有“炸窩”現象,攝食后出現竄游或痙攣,外觀無明顯癥狀,有的尾鰭邊緣發白,肝臟顏色略淡,輕微貧血。隨著病情的發展,病魚體色逐漸變得晦暗,胸腹部、鰓蓋、眼眶、鰭基充血,尤其尾鰭基部充血明顯,眼球突出并伴有血絲。有的腹腔有腹水,有的腔內脂肪大量積累,肝臟不同程度地浮腫,顏色呈白色或黃色、土黃色、褐色或局部變成綠色,5-6月以黃肝、土黃色肝居多,8-9月以白肝居多,肝臟失去光澤,質脆,用手指輕敲易碎。膽囊腫大、膽汁充盈,黃肝膽汁顏色較淺或黃色,綠肝膽汁顏色為深綠、黑綠;腸發紅、無食,鰓絲腫脹,黏液多或貧血或充血或糜爛;腎腫,輕敲有水流出。
2 表現特征
2.1 對天氣變化更加敏感
2.2 對水質變化更加敏感
2.3 對飼料投喂量增加非常敏感
2.4 對刺激性外用藥物非常敏感
2.5 經不起拉網、轉池、投放中的操作 操作后常引起應激性死亡。經過強化培育魚諾卡氏菌病中藥治療方法,規格較大,患有嚴重肝膽病的魚種,在運輸后死亡率頗高。
2.6 更容易患寄生蟲病 最常見的是指環蟲病、車輪蟲病魚諾卡氏菌病中藥治療方法,并且車輪蟲病反復發生,屢治不絕。更容易感染細菌性腸炎病、爛鰓病和敗血癥。
治療方案
筆者治療草魚肝膽綜合癥的基本思路是:減負解毒(水青青)、保肝利膽(金肝利膽)、促進代謝、提高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液肽美)
基本治療方案是:首先,投餌量減至正常水平的1/2~1/3;
再者,改善水體環境;
其次,有蟲殺蟲,有菌殺菌,清除寄生蟲、細菌性、病毒性疾病,進行水體消毒;
然后,以中藥配伍內服治療為主,主要配方為:止血腸鰓康 金肝利膽 液肽美(VC、VE、Vk3等);若與細菌性疾病并發時,須在上述配方中加入恩諾沙星+瘟立克,連喂5~7d,
飼料雖減,但每天內服藥用量按原來的飼料量計算;
最后,進一步加強后續調水、控飼、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