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兒狗兒狗拿耗子貓護院,頂一口兒”。人們為什么把貓和狗與人并列來說呢,這并不是罵人的話,這是與過去農耕社會有關。
現在人們養貓養狗是做為寵物來養的狗拿耗子貓護院,而舊時的農村并非如此,養狗養貓是大有用途的。
過去是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狗拿耗子貓護院,靠天吃飯,農村生產力又低,打點糧食不易,所以那時人們都省吃儉用,在一些偏遠的地區都是糠菜半年糧。過去吃飯時,不但舍不得吃細糧,就是粗糧做的飯也舍不得讓人敞開來吃,吃飯時,是限制數量的,家里做的餅子,有的只有家中壯勞力的份,婦女和孩子只能吃些稀飯或只能分到一塊餅子。家中糧少的是這樣,家中有余糧的富裕戶,也是這樣,這樣做,是為攢下糧食,買房置地,過去土地可是農民的命根子。
如此人都舍不得吃,為什么家中還養貓養狗呢,這自然有他的用途狗拿耗子貓護院。過去曾經搞過“除四害”,其中一害就是老鼠,過去農村的老鼠很多,這是因為過去農村大都是土坯墻和茅草屋,易于老鼠打洞,易于老鼠生存和繁殖,因而老鼠橫行。再加上,過去人們都有存糧的習慣,糧食舍不得吃攢起來。舊時北方農村,種的谷子多,谷子較易存放,有的戶存放谷子能存放上四、五年。糧食存在家里,老鼠多了,會偷吃糧食,為滅鼠,人們就會養貓。
過去的農村,生活環境與現在不同,野外或山上狼一類的野獸很多,另外村里也有小偷小摸的二流子,為防野獸和賊,人們家家戶戶養狗,那時養狗以土狗為主,也就是中華田園犬。家中養狗有三個作用,一是可防賊,二是可防野獸,三是可在農閑時,帶著狗捉個兔子狗拿耗子貓護院、獾等。過去我們那里,用土狗捕獾的很多,一般都在冬日天下了雪,獾為覓食,就會鉆出洞,到處尋找食物,白雪覆蓋的曠野上,利于發現獾也利于狗捕捉獾,獾有豬獾、狗獾、狼獾等,獾肉是很香的。
“貓兒狗兒,頂一口兒”。這句話有兩層意思,通過上面的解釋,也基本上了解了。一是過去養貓養狗得喂食,就如同家中多一口人一樣,得消耗飯菜;二是家中養貓養狗,其實在某些方面也頂一個人,貓可提老鼠,狗可看家護院,也如同頂了一個勞力。
狗與貓在農耕社會里,陪伴了人千萬年,過去農村生活它們也起來作用。可不象現在的貓或一些狗,只是寵物,起不了什么作用。
-圖片來自于網絡?
有人說貓是奸臣,狗是忠臣,真的嗎?
在農村里人都有養貓狗的習慣,不同于城市里當做寵物,村子里面養的貓狗至今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若是誰家的狗不看門,誰家貓怕老鼠會被村里人笑話。養貓來抓老鼠,養狗看門這也是農村的共識。從小家里面一直都養著貓狗,對于貓和狗的習性非常的了解。農村里有一句老話常說,“狗記路,貓記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這也是生活中觀察出來的經驗。人們常說“狗是忠臣,貓是奸臣”,也是因為這種情況來定的。
在農村里有過不少的實例,自己也切身的有過這樣的體會。家里養的狗通常都是跟著人走,人去哪里狗就跟到哪里,即使搬了新家狗也是不離不不棄,說狗記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以前家里養的土狗就是這樣,下地的干活時候總跟在人身邊,即使不帶它出門自己也會尋來。
聽老人過去打狗,養了許多年的大黃狗實在舍不得,就趁著出車的時候把狗給放走了。過去交通不便,百十里的路就很遠了,沒有出過門的人都會感覺陌生,更別說第一次跑那么遠的狗了。結果沒有多少天自己就尋回來了,實在讓人感動和無奈。
而對于村子里養的貓卻不這樣,貓只認家門不認路。貓更習慣在熟悉的環境里待著,若是搬家了的話,即使把貓帶走了自己又會跑會舊宅里。鄰居家養的貓就是這樣,搬了新家離著舊宅只隔了兩戶人家,可是他家的貓卻從來不去那邊,只能每天來舊院里喂食。
村里老人講,貓丟了不用找,只要不出意外自己回跑回來。貓是一種認門的動物,即使丟了也走不遠,就在附近只是找不到它。有可能是被別人給圈養了起來,可若是有機會還是會跑回來。家里面曾經養的貓丟了有一個月了,沒想到后來自己回來了,脖子上有明顯被栓著的痕跡。當然“狗記路,貓記家”,說的都是農村里散養的貓狗。現在城市里面養的貓狗是都是圈養,許多的習性都改變了,許多早就不具備這樣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