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老虎,天生的捕食者,憑借其先天的優勢對于比他它弱小的動物進行捕食捕殺,基本上只要老虎看中的食物都能成為它嘴下的美食,那么老虎就這么容易滿足嗎,難道只挑戰比它弱小的獵物嗎,答案是錯誤的,它就喜歡挑戰比它體積龐大動物,因為像是鹿,犀牛等只要別被它盯上,要是被盯上了逃跑是不管用的,反抗也是不管用的,因為老虎的身體素質是很強大的,而且奔跑能力超強,所以要是被盯上了,活下去的幾率實在是渺茫大象鳥圖片。
那么對于體積龐大的非洲象呢大象鳥圖片,對于小象來說老虎還是可以不在話下的,那么面對一只成年而且健康的非洲象呢,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了,一般情況下性格還是比較溫順的,不去和其他動物發生爭執,而且看起來外表也是憨厚的,笨拙的,
但是你只看到了大象溫順的一面大象鳥圖片,它也有不開心脾氣暴躁的一面,要是發起脾氣來,那就結果不可預料了,要是這個時候哪個動物不小心撞槍口了,那就慘了,這個時候一貫橫行霸道的犀牛也得退避三舍。
那么這個時候如果老虎偏偏撞槍口上了大象鳥圖片,出來和大象挑釁,那么到底誰厲害呢,老虎天不怕地不怕的,就喜歡挑戰,而非洲象自然也是不好欺負的,平時沒什么,要是發起脾氣來,你老虎也得敬我三分,就憑我超重的體格,最高紀錄可達10噸,而且上帝賜予它長長的鋒利的牙齒就是它反攻的優勢。
這要是打起來,雖然老虎的智商很高,適當時機它會使用突然進攻,猛的一下直中敵人要害之處,而且老虎跑起來爪底的肉墊很厚幾乎沒有聲音,以及其風一樣的奔跑速度,看起來老虎還是挺厲害的,那么大象就是好惹的嗎,人家大象也是靠智商的,智商也不低,雖然長的大塊頭掩蓋了智商,所以老虎要是進攻非洲象成功率還真不高,這要是被大象打倒了,這大象一腳下去,老虎直接一命嗚呼大象鳥圖片。
而且大象皮糙肉厚的,就那么輕易被咬到的嗎,就憑人家天生的大體格,不懼任何的敵人,只要別把人家惹怒了,其他都好說,老虎也得退讓三尺。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里了,喜歡的朋友們歡迎在下面評論留言噢。
象鳥蛋有多重?什么時候滅絕的?
2014年4月,佳士得拍賣行拍賣了一顆巨大的鳥蛋(比成年人的臉都大),這顆蛋是由路易斯·馬登發現的,之后被華盛頓的國家地理學會收入囊中,最終于2014年拍賣出了10萬美元的天價,這顆蛋的主人來自于象鳥,一種已滅絕的體型超大的巨鳥。
那么,象鳥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鳥呢?體型龐大的它又是如何滅絕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象鳥在如今的陸地上,大象是體型最大的動物,而象鳥在命名時,則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鳥。象鳥嚴格意義上說是象鳥科下至少7種不同鳥類的統稱,其中包括了三個屬(象鳥屬、穆氏象鳥屬、巨象鳥屬)。
從已有的記錄看,最大的象鳥是巨象鳥屬下的泰坦巨象鳥,僅從名字上我們就能感受到它的大,因為在已滅絕的蛇類中,最大的蛇泰坦巨蟒才具備這個前綴。
事實也是如此,泰坦巨象鳥最大的身高可達3米,體重可達860公斤,這個體重數據已經超過了非洲五大獸之一非洲水牛的平均值。而其他兩個屬下的象鳥的體重數據也很驚人,在500-700公斤之間,秒殺現在體重最重的鳥-鴕鳥。
正是因為體型如此之大,所以它才被認為是世界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鳥,不過在2006年,這個“最大”的桂冠就易主了,因為科學家們又發現了一種史前巨鳥-駭鳥,最大的駭鳥無論是身高還是體重都超過了泰坦巨象鳥。
整個象鳥科下的鳥類都分布在非洲,由于它們不會飛,無法像其他鳥類那樣遷徙,也不會游泳,像企鵝那樣沿著海岸線遷徙,所以它們從出現到滅絕一直都待在非洲馬達加斯加的熱帶雨林中。
曾經的駭鳥是一種典型的食肉動物,它極快的奔跑速度(97公里每小時)讓大多數動物都難以逃脫,碩大且尖利的喙能夠一擊將獵物殺死,并且將骨頭都啄開。但是象鳥就不同了,雖然它們的形態與駭鳥有些相似,但是它們是純正的食草動物,主要以熱帶雨林中的植物果實為食。
體型大,鳥蛋必然大,象鳥就是如此,它們中即使體型較小的成員產下的蛋都足足有20厘米長,像泰坦巨象鳥的蛋更是達到30厘米的長度,周長可達1米。如此大的蛋,放在人的臉部能夠將整張的臉給擋住。
象鳥的滅絕非洲雖然猛獸眾多,但是像獅子、花豹、鬣狗以及非洲野犬等強大的食肉動物都在大草原上徘徊,很少會進入熱帶雨林。而熱帶雨林中的一些靈長類動物面對體型龐大的象鳥也是沒有任何相反的,這就意味著在自然環境下,象鳥是沒有天敵的。
但是,到了1654年,科學家們再次進入馬達加斯加的雨林中研究象鳥時卻發現,它們已經消失殆盡了。那么,是什么讓沒有天敵的象鳥滅絕了呢?
在過去一些大型的鳥類滅絕,總是與人的獵殺脫不了關系,比如曾經的“北極企鵝”大海雀,它是在16世紀被歐洲航海家們發現的,由于它們的肉質鮮美、體型龐大還很笨拙(見人不跑),所以它成為了當時許多航海人的能量補給,就這樣在人類的屠殺下,到了18世紀,這些大海雀就滅絕殆盡了。
那么,同樣是膘肥體壯的象鳥與大海雀的命運是否一樣呢?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答案是否定的,象鳥的滅絕與人類的獵殺關系不大,因為經過數十萬年在雨林中的生活,象鳥非常的機警,奔跑速度也很快,并不是雨林中的土著常規的獵物。
而它們的滅絕與人類的活動有關:
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人生活非常的原始,而且幾乎與世隔離的他們到了16-17世紀依然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從公元7世紀開始,這里不斷地迎來內陸地區的移民和訪客,使得這里的人口數量越來越多。
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不斷地入侵雨林,對雨林中是樹木大量砍伐(主要是耕田開墾和燒火做飯),使得象鳥們可棲息的環境越來越小,與此同時,主要以果實為食的它們也逐漸的面對食物匱乏的問題。
這導致了象鳥們的數量逐漸地下降。最終數量不足以維持種群數量,慘遭滅絕。
寫在最后象鳥是自鳥類誕生以來,除了駭鳥外最大的鳥,它們最大可以產下長度超過30厘米的巨蛋。象鳥從幾十萬年前就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上的熱帶雨林中生存,一直到了近代。作為生活在雨林中的巨鳥,沒有動物能夠威脅到它們。但是,從公元7世紀開始,這個島上不斷涌入移民,讓人口不斷地膨脹。最終,在不斷地破壞雨林下,象鳥魚17世紀滅絕。
關于象鳥的滅絕,科學家們命名了一個新的詞匯“當代進化”,意思就是在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和動物的獵殺下,一些物種會越變越小,而象鳥就是沒有“當代進化”而滅絕的一個物種。
不過,在筆者看來,這不過是在給人類破壞環境、打破生態平衡找一個借口而已,因為如果人類不提高保護環境和生物的意識,一味地去破壞和索取,那么即使動物完成“當代進化”也難逃一死。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