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蟋蟀,一看色,二看相,三看牙,四看各因素配合大扁頭蟋介紹。如上述四看均優,則為一等上品。
-1? 看色大扁頭蟋介紹。自古以來,人們把蟋蟀分為青、黃、紫、黑、白、紅六色。其實,日常多見的僅有青、黃、紫三色,其余三色實質是前面的延續,如黑色、白色,實際是青色的延續,而紅色多與黃色相近,且量亦少。
無論何色,選擇時要色純,即頂門、腦蓋、頭線顏色一致,無雜色,如頭部青中帶黃,白黑夾紫的蟲不可取大扁頭蟋介紹。至于項和翅的色澤,常有些變化,如“紫三段”為紫頭、藍項、金翅等,亦為將軍之列。真正的“正青”、“正黃”、“正紫”而生相較好者,是不可多得的。
-2? 看相大扁頭蟋介紹。主要看頭、項、翅、身、腿的情況。頭形分圓頭、棱頭、方頭、扁頭等,前三種頭形較佳,扁頭較次。項即昆蟲的前胸背板,宜寬、厚、長,更有中間隆起者,使項部呈鼓形,俗稱銅鼓項,為項中之優者。翅有尖翅、小方翅、長衣翅、琵琶翅等,其中以長尖翅較好,圓翅一般較差。翅質要色澤光潤、平帖,翅脈細密,既不要白肋顯露,也不要邊骨過重。鳴叫時,兩翅應貼緊,翅豎的角度最好達45度角,起翅落翅要快。身要厚而細,扁薄粗肉多為無用之輩。肉色有白紫青黑各色,其中以千白肉紫絨為上品,余不足取。腿要長而粗壯,光潤,色澤清潔,其色斑應與蟲色一致。
(3)看牙。牙有多種大扁頭蟋介紹,以鋼牙、絳玉牙、紅牙、黃牙、白牙為好。牙要長、厚、寬,牙色黃、白,放口和收口要快。牙是取勝的重要因素,但早秋蟲牙多嫩,選擇時最好把蟲放在罐內看牙色,通過臉的長度和寬度判斷牙的大小。
-4?看色、相、牙的配合。色相牙三者雖無嚴格配合,但根據人們多年的實踐經驗,亦得出三者有不少相關聯之處,只有此三者配合良好,才能算得上是佳品。
古人對蟋蟀的選擇,經驗很多,如很早就提出“七忌”、“九棄“ “五不選”之說。“七忌”主要指頭忌扁淺,腦重皮黃;絲忌短粗呆板;項忌淺勒薄破;翅忌松薄不皺;肉忌粗松不潤;腿忌短瘦薄軟;尾忌粗黑彎曲。“九棄”指棄羊角斗絲,棄僵須呆齒;棄破頭、裂項;棄灰頭、月 額;棄金銀道冠;棄紅鈴滿身;棄頭有暈斑;棄貓兒酒醉臉;棄軟腿離頭。“五不選”指觸須短細不選;腮短薄不選;翅色油滑不選;色不純正不選;背空肋細腰硬不選。
什么是地下害蟲,地下害蟲如何防治?
什么是地下害蟲,地下害蟲怎么防治?
地下害蟲有地老虎、金針蟲、螻蛄、蠐螬、根線蟲、地蛆等,這類地下害蟲主要以咬食、刺吸植株根莖、塊莖等地下果實類。造成阻斷作物正常生長和吸收營養,而出現萎蔫和死亡,嚴重的影響到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
(1)灌根施藥。這些地下害蟲主要特點是潛入土壤內破壞作物,一般不上作物少活動。因此,需施藥灌根處理。可以在苗期用噴霧器卸下噴頭,用藥劑順行或逐棵噴根。或結合澆水全田施藥。
(2)整地時施入殺蟲劑及殺菌劑。
(3)種子藥劑及包衣處理。
(4)整地或收獲作物時,發現的害蟲要殺滅,減少害蟲繁殖蟲口密度。
(5)可選用藥劑:辛硫磷、毒死蜱、噻蟲嗪、咇蟲啉、甲基異硫磷、丁硫克百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