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鸚鵡(學名:Psittacula eupatria)是亞洲最大的長尾鸚鵡,共有5種亞種,身長依照不同亞種為56~62厘,體重198 ~ 258克。分布地區十分廣闊,橫跨數個國家,野生鳥棲息于海拔900米以下各種干燥與潮濕的地方,包括森林黃化亞歷山大鸚鵡、農作物區、紅樹林、椰子園等地。
亞歷山大鸚鵡是中大型鸚鵡黃化亞歷山大鸚鵡,脫毛原因如下:
1.缺鈣導致的瘙癢咬毛病黃化亞歷山大鸚鵡,喂咬毛滋養丸治療。
2.螨蟲或皮炎導致瘙癢咬毛,用甲硝唑或法斯通藥膏治療黃化亞歷山大鸚鵡。
3.主人孤立它黃化亞歷山大鸚鵡,導致它抑郁癥的咬毛,脾氣暴躁的,多和它玩即可預防。
4.PBFD或APV 病毒感染導致脫毛,中國國內沒得治療,國外有保守治療但不能根治。
鸚鵡脫了毛要第二年才長出來的
亞歷山大鸚鵡(學名:Psittacula eupatria)是亞洲最大的長尾鸚鵡,外表有點類似環頸鸚鵡,但是體型明顯大的多,且翅膀上有明顯紅斑,有不錯的學話能力,天性溫和,人工飼養可訓練學會一些技巧,出現許多顏色的變種,既然它這么漂亮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組亞歷山大鸚鵡圖片吧。
亞歷山大鸚鵡斷奶的過程是什么樣的?
當你的亞歷山大鸚鵡大概90天大,而身體表面羽毛已經完全長好,并覆蓋全身的,那么表示你的幼鳥即將進入斷奶期,斷奶的過程,主要是從流質食物,漸漸過渡到軟固體到固體食物的過程。如前面所說,從大概60天大就開始每天保持喂食流質,并在保溫箱內放置軟固體食物,這個時候的幼鳥開始比較頑皮了,也是本能的驅使,它開始到處啃咬東西,這個時候的幼鳥一般會對食物發生興趣,并對食物初步的啃咬和學吃,根據多年觀察和實驗,這個時候如果家里有另外一只體型差不多的成年鸚鵡為伴-為伴并不等于混養?,喂食相同的食物,幼鳥就會學習成年亞歷山大鸚鵡的進食,幼鳥學習進食的時間會比沒有成年亞歷山大鸚鵡作伴的幼鳥快。
到了大概90天大,正常情況來說,幼鳥的進食應該是比較順利了,自己可以進食同類鸚鵡正常食量的一半或以上,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幼鳥每天喂食流質的次數改為每天1次,讓幼鳥在流質消化完后,有更多的時間感到饑餓而促進幼鳥自己進食軟固體、固體。若過程繼續順利的,20-30天后,就可以完全斷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