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硬化癥是內耳骨迷路包囊的密質骨局灶性地被富含細胞和血管的額海綿狀新生骨替代而產生的疾病耳部結構圖耳內骨迷路及膜迷路,也稱耳海綿癥。病灶累及鐙骨或耳蝸而出現臨床癥狀。累及鐙骨使之固定的成為鐙骨性耳硬化。由于出現進行性傳音功能障礙,也稱臨床耳硬化。病灶累及耳蝸出現感音功能障礙的成為耳蝸性硬化癥。病灶位于骨迷路耳無臨床癥狀,只是在尸解病理學檢查中發現,稱為組織學耳硬化癥。白種人發病率較黃種人高,女性與男性發病率之比為2:1,以20---40歲居多。 本病發病原因不明,與之有關的因素有遺傳、內分泌障礙、骨迷路成骨不全等。有報道稱妊娠能誘發或加重耳硬化癥的聽力減退。耳硬化癥常出現家族中多人發病的情況。有學者認為,耳硬化癥的發生和骨迷路的成骨不全、酶的失衡、某些病毒感染有關。
有明顯的遺傳傾向耳部結構圖耳內骨迷路及膜迷路,60%的臨床耳硬化患者有家庭史,系染色體顯性遺傳,父母之一有臨床耳硬化癥者,其子女發生耳硬化的機率大
人耳的內耳中的螺旋器是如何工作的?
人的耳朵具有產生聽覺和平衡覺的功能.
正常人的耳朵大約可分辨出40萬種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有些小到微弱得只能使鼓膜移動氫分子直徑的1/10.當聲音發出時,周圍的空氣分子就產生一連串的振動,這些振動就是聲波,從聲源向外傳播.當聲音到達外耳后,通過耳廓的集音作用把聲音傳入外耳道并到達鼓膜.鼓膜是外耳和中耳的分界線,像紙一樣薄,但卻非常強韌.當聲波撞擊鼓膜時,即引起鼓膜的振動.鼓膜后面緊接著三塊相互連接的聽小骨.緊挨著鼓膜的是錘骨,之后是砧骨,最后是鐙骨.當聲波振動鼓膜時,聽小骨也跟著振動起來.三塊聽小骨實際上形成了一個杠桿系統,把聲音放大并傳遞入內耳.三塊聽小骨中最后的鐙骨連接在一個極小的薄膜上,這層膜稱作前庭窗膜-卵圓窗膜?.前庭窗膜是內耳的門戶,而內耳中有專司聽覺的器官-----耳蝸.當鐙骨振動時,前庭窗膜也跟著振動起來.前庭窗膜的另一邊是充滿著液體的耳蝸管道.當前庭窗膜受到振動時,液體也開始流動,耳蝸里有數以千計的毛細胞,它們的頂部長有很細小的纖毛.在液體流動時,這些毛細胞的絨毛隨耳蝸液體的波動而彎曲,由此產生神經沖動,沖動沿著聽神經傳到聽覺中樞.
經過一系列生物電變化,毛細胞把聲音信號轉變成生物電信號經過聽神經傳遞到大腦.大腦再把送達的信息經過分析整理,神經沖動就變成我們可以感知的聲音了.此外,內耳包含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半規管.半規管是由三個相互垂直的小環所組成,專司頭部三維空間的平衡覺.當半規管有毛病時,可能產生眩暈的癥狀.
聽覺是人類社會生活必要的交流渠道,然而,最重要的是聽覺使我們感知環境而產生安全感和參與感,聽覺對健康而言是很重要的,因此,請善待您的耳朵.
梅尼埃癥的癥狀是怎樣的?
梅尼埃病,大家不一定熟悉,它是一種特發性內耳疾病,又叫“美尼爾氏綜合癥”。該病病因尚不明確,主要病理改變為膜迷路積水,30~50歲的中耳部結構圖耳內骨迷路及膜迷路、青年人為多發人群。該病導致患者受盡無法承受的折磨,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那么,梅尼埃癥的癥狀是怎樣的?
梅尼埃癥的典型癥狀,簡單的說:反復發作的眩暈、耳鳴、耳聾、耳悶脹感耳部結構圖耳內骨迷路及膜迷路。具體情況如下:
一耳部結構圖耳內骨迷路及膜迷路、劇烈眩暈。
這種情況往往來勢突然,眩暈呈旋轉性,病人睜眼時,感覺房子或周圍物體在轉動,閉眼時則自覺身體在旋轉,來勢猛烈時可使病人突然倒地。
發作期間病人睜眼或轉動頭部則癥狀會加重,故病人頭部和身體都不敢轉動。且常伴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等自主神經反射癥狀。
眩暈可反復發作,持續時間多為數10分鐘或數小時,最長者不超過24小時。眩暈發作后可轉入間歇期,癥狀消失,間歇期長短因人而異,數日到數年不等。
二、耳聾。
早期多為感音神經性聾,可為波動性,發作期聽力下降,而間歇期可部分或完全恢復。隨著病情發展,聽力損失可逐漸加重,本病還可出現一種特殊的聽力改變現象:復聽現象,即患耳與健耳對同一純音可聽成兩個不同的音調和音色的聲音,或聽聲時帶有尾音。
三、耳鳴。
耳鳴可能是本病最早的癥狀,早期耳鳴多為低頻,久之則屬高頻或混合型。通常累及一側,但10%~15%的患者累及雙耳。耳鳴可在眩暈發作前突然出現或加重。間歇期耳鳴消失,久病患者耳鳴可持續存在。
四、耳悶脹感。
眩暈發作期,患耳可出現耳內脹滿感、壓迫感、沉重感。少數患者訴患耳輕度疼痛,耳癢感。
溫馨提示:
1、注意飲食調養,飲食以清淡為主,且低鹽飲食,忌肥甘辛辣之物;營養應充分、均衡,多食蛋類、瘦肉、及新鮮果蔬。
2、注意運動要適當,切勿爬山、登高,另外避免頭頸劇烈轉動。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