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就有一只狗狗。它剛來我家時狗孩論壇在線手機觀看,才滿月。
養一只狗狗在家狗孩論壇在線手機觀看,十有八九都是因為一個孩子孤單,
狗狗既是孩子玩伴,又是孩子學著照顧的一個“小生命”狗孩論壇在線手機觀看。
天性頑皮的孩子狗孩論壇在線手機觀看,可以和狗狗獨處嗎?
孩子和狗狗是最佳拍檔。狗狗剛到我家狗孩論壇在線手機觀看,全天喝奶;那會兒狗狗還很小,我家孩子那時5歲;
小孩子對狗狗愛的不得了。尤其一個更加弱小稚嫩的生命,
直接喚起小孩子的愛心。
從那天開始,我帶著孩子去給狗狗打了第一針疫苗,孩子早上去幼兒園要找狗子再見,下午回家后狗子總是趴門口“熱烈歡迎”我們回家。
和家里的一堆大小毛絨相比較,孩子最喜歡和狗狗玩。
養狗之前,孩子很怕狗,很多小動物她都害怕。
養了幾年之后,孩子出門看見金毛、薩摩耶那樣的大型犬都不害怕。
成年狗狗的智商相當于3歲左右孩子的智商,而且,狗狗的生長速度比人要快得多,
我家狗狗長大后,它最喜歡的人就是我的女兒。
有時候我出差,晚上回來的比較晚,恰好孩子爸爸也不在家;這時候,狗狗的陪伴給了孩子極大的安慰和幫助。
孩子和狗狗賽跑,場場都輸;氣的抹眼淚,我看著好笑,給她勸解——奔跑是狗狗的長項,而即便是地球上跑的最快的人,都跑不過最尋常的一只狗子。
孩子索性不許解開狗鏈,讓狗狗順應她的速度,這只狗狗居然知道了:它放慢速度一直跑在孩子的腳邊。誰都不知道這只狗頭里面是怎么搞懂人的想法的。
即便有時候孩子搞惡作劇——給狗狗穿上一件她小時候的小衣服或小裙裙,狗狗也隨她去鬧,一點不反抗也不逃跑,很配合的樣子。
狗狗是一種靈性的動物,養久了就會知道——它除了不會說話,真的什么都知道。
大人友善的對待狗狗,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學會。不論孩子如何頑皮,只要他真心喜歡和狗狗在一起玩,那么狗狗可以感覺得到。
狗狗都有一種天然的本性,就是特別喜歡家里的小孩子。
我家孩子和狗狗一起玩的時候,簡直就是把狗狗當成一只會動的毛絨,
奇怪的是,狗狗從不反抗。
這時候的狗狗,就像一個超級有耐心的保姆。
我家狗狗已經養了4年,大家都把它當做一個家庭成員了。
隨著年齡增長,狗狗與人的磨合性越來越好。
這時候,我家女兒走過來,看一眼題目,說:狗狗對小孩可好了,為啥會不放心呢?
只是,不要過分的欺負狗狗,不要把狗狗當沙包練拳哦。
狗狗生氣呲牙的時候,還是有點嚇人的。
————————————————————————————————
我是芯媽,與孩子共同成長;與您共同探索孕育養兒之道。每日遇到新問題,每日解答新問題;互幫互助,敬請關注[芯媽心語]。
不到兩歲的孩子,整天要看《汪汪隊》,怎么辦?
我是維尼媽媽沐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去年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女兒“沉迷”《汪汪隊》,如何正確讓孩子面對動畫片及電子產品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些利弊和方法。
現在拿來再看,我的方法是非常管用的,女兒養成了對電子產品很好的控制力,我們一周看一次電視,時間大約40分鐘,其他時間都是拿來閱讀,做游戲。
方法供您參考:
首先,兩歲的孩子需要嚴格控制看電視的時長
美國兒科學會(AAP)的最新版建議,將孩子適合接觸電視等電子產品的年齡從2歲提前至了1歲半,但是又有哪個家長敢拍著胸脯表示,自己就很放心地把孩子完全扔給電視機,而不去考慮他的視力問題和智力發育問題呢?
2歲孩子是沒有自控能力的,你想在這個時候發展出他們的自控能力,這也違背他們的心理發展規律。
在這個階段,最關鍵的就是父母的引導和時間管控。
既然您已經感受到孩子整天看電視的不妥,那么就需要給他制定一個每日或者每周看電視的時間。
規則由父母來制定,當然需要和孩子共同來執行。
我給孩子制定了一個看電視的時長和頻率:
2歲,每周2次,每次10分鐘。所看的動畫片大概為《熊小米》等時長在7-11分鐘一集的動畫片。
3歲,每周一次,每次20分鐘。所看動畫片在11-20分鐘一集的動畫片。《汪汪隊》也是那時候開始迷戀上的,網絡電視版是兩集聯播,所以每周只看一次。
4歲,每周一次,每次40分鐘。
既然制定了時長,就要事前約定好
其實不管是看電視玩電子產品,還是育兒的其他小事情,事前約定往往都是重要的一環。
首先我們跟孩子講明規則,然后約好讓他去遵守這個規則,到了時間,我們就要把電視關掉。
有的孩子會在事前滿口答應下來,但是真到了關閉電視機的時候大哭大鬧,這時就是真的見證父母教育能力和與孩子博弈的時候。
孩子一哭,父母就妥協,開著電視,甚至把動畫片當成哄孩子不哭鬧的“獎勵”了,這樣的后果只能助長孩子越來越離不開動畫片,也會讓孩子覺得,“哭”是武器,只要我一哭,你肯定沒辦法!
用“溫和且堅定”的態度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
應對孩子哭鬧的問題,我是這樣解決的:
到了時間,我告訴女兒:“看電視結束的時間到了”,然后在她聽完片尾曲之后關閉了電視。
女兒顯然很不舍,她還想看,于是便哭了起來。
我走到她的身邊,平靜地讓她哭,女兒一邊哭其實一邊偷偷瞄著我。
我對她說:如果你覺得媽媽關掉了電視機,你很難過,哭出來會好些的話,那么媽媽抱著你,哭完再和媽媽說。
與此同時,我用一些擁抱、拍拍背的肢體語言安撫她。
她就在我懷里哭了一會兒,平靜了。
我說:你剛才哭是因為媽媽關掉了電視,而你還想看,著急而哭,對吧?
女兒點頭。
我說:你的心情媽媽理解,動畫片很好看,媽媽小時候也喜歡看。但是我們既然已經約定好了,你也同意了,那么我們就要執行。
女兒說,我還是想看。
我說,那我們看一會兒繪本好不好?
《汪汪隊》的衍生繪本,雖然說不上經典,但是也算能彌補孩子對一部動畫喜愛,而又不能長時間盯電視的遺憾。
女兒一聽很高興,主動去拿繪本看了。
不過這種書,我也是比較控制她的閱讀時長,這樣的繪本因為不夠經典,繪本的畫風和語言都比較電視化、口水化,所以我一般安排在閱讀總時長的20%左右。
養成閱讀習慣,從而取代動畫片
因為我家維尼從小就養成了閱讀習慣,所以我說去看繪本,她欣然接受,并且覺得這事一件很快樂的事。
讓閱讀成為孩子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這個好習慣會受益終身。
所以,與其苦惱孩子總看電視怎么辦,不如用更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帶孩子讀適齡的,好玩的繪本,和孩子在親子互動繪本游戲中,促成高質量的陪伴。
閱讀和接觸電子產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中,比例可以為8:2。
多和孩子談一談動畫片里的故事,巧用“泛靈心理”管孩子
我陪著維尼看過幾集《汪汪隊》,覺得是一部非常好的動畫片,我也曾經在《0-6歲適合的動畫及相關繪本書單》中推薦過這部動畫片。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我的頭條主頁下方菜單查看。
《汪汪隊》里的團隊協作精神,適合4歲 的孩子逐漸去體會和模仿學習的,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逐漸有“協作”、“分享”等社會交往意識,讓孩子知道什么事兒都憑借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放大每個人的優點,一同完成一件事,才能成功。
而且,0-6歲的孩子還會認為“萬物皆有生命”。
這個理論出自與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的“泛靈論”。
皮亞杰認為,2-7歲的孩子處在認知發展的“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獲得能夠進行邏輯思維的運算圖式,經常能夠表現出“泛靈論”,即為無生命物體賦予生命或者生命特質。
所以,如果孩子喜歡《汪汪隊》,那么在日常中多將“汪汪隊”帶入到你和孩子的對話中。
例如,孩子不好好吃飯,我說:維尼快來看看,今天的菜是萊德做的還是天天做的呀?你給評評誰做的好吃?
孩子覺得很有趣,她很認真地品嘗每一道菜。最后達到了我希望她好好吃飯的目的。
摒棄家庭成員的一些生活惡習
其實,我們通常去控制孩子的看電視時間,但是從來沒有想過,孩子的行為從何而來?
是我們家長沉迷手機,毫無自控力的行為的內化。
我們對“看電視”這件事的認知也有誤區,把看動畫片當成一種讓孩子不哭不鬧的方法、吃飯時的獎勵,那么孩子就一定會對電視形成依賴。
所以,想要讓孩子不沉迷,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則,堅決改掉自己沉迷刷手機的習慣,全家人吃飯的時候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否則,我們給孩子制定任何規則,他們都會覺得是不公平的,雙重標準沒有辦法管好孩子。
最后,我寫的這篇文章:///i6721564879313961485/
您也可以做詳細地參考使用。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