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是一個大家族中華石龍子食用,有的有劇毒,比如科莫多巨蜥,有的會變色,比如變色龍,有的會爬墻,比如壁虎,有的在田里健步如飛,比如藍尾石龍子,這些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蜥蜴共同組成了有鱗目的蜥蜴亞目。在我國最常見的蜥蜴無疑就是壁虎和石龍子了,壁虎目前來看,依然比較的常見,但是石龍子已經越來越少了,它們都去了哪了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藍尾石龍子
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最常見的石龍子石龍子是蜥蜴亞目石龍子科下所有動物的總稱,該科下一共有超過1300種不同的石龍子,其中在我國比較常見的是石龍子科石龍子屬(該屬下一共有36種)下6種石龍子,最為常見的有三種:中國石龍子、銅石龍子以及藍尾石龍子,因為這三種石龍子的主要分布區就在我國,而且中國石龍子更是我國獨有的物種中華石龍子食用。
在這三種石龍子中中華石龍子食用,以藍尾石龍子的數量最少,而且體型最小。成年后的藍尾石龍子只有平均10公分左右的體長,藍尾石龍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尾部呈鮮艷的藍色,當然并不是所有藍色尾巴的石龍子都叫藍尾石龍子,比如我國的四線石龍子的尾背部就呈藍色,但它是四線石龍子(如下圖)。藍尾石龍子與四線石龍子的相似度極高,不過,它們也有明顯的區別,其中最大的外觀區別就是藍尾石龍子的腹部呈白色,而四線石龍子的腹部呈暗灰色。這一點只要是抬起頭來,一眼就能看出
藍尾石龍子在我國的分布很廣,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甚至是東三省都有分布,不僅如此,它們對棲息的要求也不高,無論是山區的亂石,還是路邊的雜草中都有它們的身影中華石龍子食用。食物主要以昆蟲和小型的無脊椎動物為主,為肉食性。現在已經比較的少見,是我國的“三有”保護動物。
銅石龍子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南方和西部地區(北方到山東地區就相對較少了),相比較藍尾石龍子,銅石龍子的體型稍大一些,平均體長在13公分左右,全身以土黃色為主,最大的特點就是從眼部一直延伸到尾部有一條黑褐色的縱紋中華石龍子食用。
與藍尾石龍子一樣,它對棲息環境的要求也不高,無論是山地、田間還是路邊的雜草叢中都有它們的身影,食物也是主要以昆蟲為主。
中國石龍子是我國獨有的石龍子,一共有4個亞種分化,而且它的分布是石龍子中最廣的,在我國幾乎每個省份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從體型上看,中國石龍子比前兩種都要大,平均體長在25公分左右。從外觀上看,中國石龍子幼年時期的體色以黑色為主,背部具有多條金色的縱帶,身體兩側也有黃白色的小斑點。但是,隨著慢慢地長大,這些特征都會消失,到成年后,中國石龍子的體色以褐色為主,身上的鱗片邊緣呈黑色,頭部兩側呈橘紅色。
中國石龍子的主要棲息地也是以低海拔的地區為主,不過,它們是最經常出沒田間的石龍子,因此,在我國無論是南北方,小時候在田間經常見到的就是它了。
石龍子為什么越來越少見了,它們去了哪里?從上面簡單的介紹看,我們最常見的石龍子其實就是中國石龍子了,它之所以越來越少見,并不是它們躲到了其他地方,而是真的減少了。那么,它們的數量為什么減少了呢?原因有三點:
01 抓
石龍子自古以來就被寫入了各大藥典之中,成為了一味中藥。說來也巧,在我國許多減少的動物都出現在了古代的藥典之中,比如犀牛角(中國犀牛早已滅絕)、穿山甲(已經極危)等等。既然可以入藥,就會產生利益,產生利益就有人抓。
02 藥
雖然沒有人專門用藥(投毒)的方式來捕殺石龍子,但是,石龍子的主要食物就是昆蟲,而大多數的昆蟲對于人來說是害蟲,尤其是在田間的昆蟲。因此,農藥就會針對性地噴灑,這確實讓病蟲害大大的減少,但是同時也間接地“殺死”了石龍子。因為昆蟲減少就意味著石龍子的食物減少,而且吃了被噴灑了農藥的昆蟲,石龍子也等于服下了農藥。
03 吃
石龍子是小型的爬行動物,它們雖然都是食肉動物,但是它們只是處于食物鏈的相對底端,在野生環境下,石龍子本身就有許多的天敵,比如蛇、野貓、鳥類等等。原本食物鏈是相對平衡的,但是,由于前兩個因素的作用,石龍子的數量越來越少,再加上像喜鵲這種偏肉食性的鳥類近些年的數量一直在增加。所以,基數不斷減少的情況下,天敵卻越來越多,也是石龍子越來越少的原因。
總結許多小伙伴在小的時候經常能夠在田間發現石龍子的身影,它們健步如飛,靈活機警,小時候試過3個小伙伴圍追堵截石龍子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它即使再靈活也躲不過有專業工具的獵殺者,而且農藥的使用也讓它們的數量大幅度的減少,最終在天敵的夾擊下,原本常見的石龍子,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就像兒時的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