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廣大農村,要說大家特別瞧不起誰,那還真是不多,畢竟時代不同了,人們的觀念也有所轉變,人們對那些殘障人士也不似從前,很有同情心和愛心了金不換吹牛。但是,要說大伙不喜歡什么樣的人,那還真有,不多。下面我舉個例子,您也權當故事來聽。
村東頭有戶人家金不換吹牛,男的能說會道,不太愿意出力干活,女的道是憨厚樸實,家里不窮,比一般人家好一點,也沒到什么程度。和別人不同的是,他家人不太受待見:農村的晚上,晚飯后,人們都聚在大樹底下閑聊,或者到小廣場扭秧歌,可是不管大家聊什么話題,也不管秧歌的音樂是不是大家喜歡,這個男人一出現,聚會很快就結束,仿佛他是那個專門和大家說“節目到此結束"的主持人。這有點尷尬吧?恐怕連當時人都得回去反思,到底差哪兒呢?是呀,到底差哪兒呢?
前些年金不換吹牛,農民種地沒那么多機械設備,每家每戶幾畝地或十幾畝地,單靠自己家人干不過來,所以,就聰明的把幾家人組合到一起,成立一個小分隊,臨時分工,人多力量大,一起來種地。今天種你家的,明天種我家的,不耽誤農時還熱鬧,大家也不計較誰干活多少,有的是力氣。工錢自然是沒有,但是主人家得管飯,大伙也不挑,管飽就行。但是,主人家自然是好面子,拿出好吃的,忙時候就送到地里,通常是烙油餅,炒土豆絲,加上雞蛋炒韭菜,管吃管添,大家也吃得不亦樂乎。
但是,也有例外,就是條件好一些的農戶就要展示一些你的豪爽了,幫工的也格外多,什么燉小雞金不換吹牛、鯉魚什么的,還有酒。好酒美食,大家圖個樂呵,喝過年一樣,干活也會格外賣力氣。所以,每到這個季節,你看大伙比較忙,比較累,但是很高興,之后還會偷偷地評價一番。
到這家了,大伙都很期待,這家人不算大富,那也算是小康了吧,可是讓人意外的是,這家的男主人偏偏會精打細算,拿出了他家食雜店的面包、火腿腸、汽水,這也行,大伙不計較,但是問題是數量不夠,試想一下,正常時候每個人兩個面包,一個火腿腸,一瓶汽水,那也就是將就一頓,可是干一天活的老百姓那肯定是不夠啊!所以,第二天來的人少了好幾個,第三天......后來,有人說和他家合伙種地,他家人總挑輕巧的活兒......后來,沒人和他合伙了金不換吹牛。就好像一臺好戲,把觀眾唱沒了。
后來,有人傳出他家食雜店(農村的賣日用品的小店),賣假貨,后來傳出散豆油里兌了什么摻了假,后來,食雜店也干不下去了。
農村的事,很有意思,老百姓不說出來,但是不喜歡你,它會疏遠你。這年,這家人家孩子結婚,這是大事呀!很早,他就把消息發了出去,左鄰右舍,前村后鎮,廣發喜訊,就等著正日子到來。那天真的到了,喜慶的鑼鼓敲起來,大紅的喜字貼起來,喜慶的歌曲唱起來......可是,時間正好,唯獨這親朋好友就是不來,這樣子就像滿天的雷聲就是不下雨。
主人自然是覺的沒面子,眼巴巴的看著門口,客人就是那么多,直到接近午時才是那么幾桌,也只有那么幾桌。主人查一下禮賬,錢還是不少,禮金到位,只是沒人來。農村來百姓就是這樣,隨了禮金,那是因為禮尚往來,不去參加,那是因為我不喜歡你。老百姓不說,那誰心里沒數呢?
總的來說,農村老百姓不嫉妒誰有錢,有錢是你的能耐,但是你不能不實在,不能不厚道。老百姓圖的什么呢,就是將心比心,就是實誠對人。你耍心眼,你就耍,我不陪你耍,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前天回老家,路上碰見一個農用車拉的玉米爆了胎,堵了路,找了一輛車在旁邊,要把爆胎車上的玉米挪到這輛車上,車上一老一少搬得緩慢而艱難,正愁呢,后邊車上跳下來爺兒四個,二話不說,就是上手搬,不到十分鐘,碼排整齊,還把有的玉米包裝袋的袋口給緊了一下。然后話都不說,轉身就走。爆胎那車主爺倆,從始至終也沒對人家說得上一句謝謝,看著他們背影,眼淚都快下來了。
看吧,這就是咱們農民,我不多說,但是不代表我不做。我做了,才是代表我的態度,在我的態度里,你就能看出我們是不是一路人,是不是喜歡你。在農村,你不言不語也好,能說會道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做,為自己做還是為別人做,誰的心里沒數呢!?
歡迎您持續關注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菜刀砍螞蟻“為您講"三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