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四大最大型鱷魚:帝鱷普魯斯鱷最大有幾米、無棘腔鱷、普魯斯鱷、恐鱷。
一、最強肌肉鱷魚普魯斯鱷最大有幾米:帝鱷
帝鱷稱為肌鱷,意思為“肌肉鱷魚”普魯斯鱷最大有幾米。但可惜的是帝鱷現在已經滅絕了。作為曾經存活過的史前最大型鱷魚,帝鱷身長極限10米,體重4.5噸。在那個巨獸橫行的時代,帝鱷幾乎是唯一一種可以與恐龍相匹敵的生物。
二普魯斯鱷最大有幾米、無棘腔鱷
無棘腔鱷是生活在白堊紀,是史前四大最大型鱷魚之一。古生物學家推測其體長超過10米,體重約6噸普魯斯鱷最大有幾米、體長10米。所以在身形上,無棘腔鱷一點都不輸于帝鱷。
三、普魯斯鱷
普魯斯鱷,生活在8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時期,是地球上曾經生存的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普魯斯鱷是一種史前的巨鱷,也就是現代鱷魚的祖先。普魯斯鱷體長可達12.5米,比一輛公交車還要長,體重達到8.4噸,平均每天需要消耗約40公斤食物。
四、恐鱷
恐鱷是史前四大最大型鱷魚之一,體長大約10米,和無棘腔鱷一樣生活在白堊紀。雖然恐鱷不會主動攻擊一些體型巨大的食肉恐龍,但是體型在2噸以內的中小型恐龍都是恐鱷經常襲擊的目標。當然如果有大型食肉恐龍來犯的話,恐鱷也一點不怵。
恐龍滅絕后人類出現前的地球,曾經出現過哪些生物圈霸主?
恐龍滅絕到今天為止已經超過了六千多萬年,這段時間在地球歷史上雖然僅僅是一陣子,但是在生命演化史上也是很長的一段時間。
眾所周知,白堊紀后哺乳動物從恐龍手里接手了地球的統治權,開始了自己的創業史,期間也誕生過不少強大的角色。水平有限,我只能簡單地說說陸地上的。
首先,我們來講講比較特殊的兩個大陸:澳洲與南美洲。彼時的地球與現在不同,這兩個大陸在恐龍時期就已經與別的大陸隔離,自然與其他大陸有著不同的演化。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這兩個地方看到許多有趣的物種。
白堊紀后的地球
盡管恐龍已經滅絕,但是他們的后裔鳥類幸存了下來,其中竊鶴目在南美洲迅速崛起。他們有著巨大且堅硬的嘴巴足以撕碎獵物,盡管翅膀退化但是粗壯的雙腿有助于迅速奔跑。當然這個家族并非個個都是兇悍的掠食者,也演化出許多小型的。竊鶴在南美繼承著恐龍的榮光,直到300萬年南美洲與北美洲對接,大量胎盤類哺乳入侵不斷受到擠壓后迅速消亡,盡管竊鶴曾經北上演化出兇悍的泰坦鳥,但也無力回天,今天我們仍舊可以從他們的近親叫鶴那里領略它們當年的兇悍。
竊鶴家族
泰坦鳥
紅腿叫鶴
同時鱷魚也趁著恐龍滅絕后奪回了統治權,最開始打響這一槍的就是西貝鱷,這是一種陸生鱷。此時,水里也出現了史上最大的蛇類——泰坦蟒。盡管泰坦蟒被認為是吃魚的甚至不會纏繞,但是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強悍的蛇。
伊卡西貝鱷頭骨
泰坦蟒
隨后中新世開始,泰坦蟒的霸權讓位給了另一種鱷魚,那就是史上最大的鱷魚普魯斯鱷,他們比起恐龍時期的巨鱷如帝鱷、恐鱷還要龐大,而且有著更強大的頭骨,是鱷魚發展的巔峰,宣告鑲嵌踝類主龍的短暫復興。到今天我們很難想象凱門鱷這種被美洲豹欺負的家伙居然有那么一個恐怖哥哥。
普魯斯鱷
凱門鱷和美洲豹
看到這兒,我們不難發現,南美洲大陸似乎仍舊延續著中生代的光景,爬行動物依舊占據頂端。但是哺乳類也開始產生強有力的競爭者。典型的就有長著巨大犬齒的袋劍齒虎,他們與舊世界的劍齒虎不約而同地發展出了劍齒,也有驚人類似的捕獵方式,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篩選機制就是那么神奇。同時,袋犬目也分化出了原巨袋犬這種大型掠食者以及類似于鬣狗那樣的袋鬣狗。這幾種有袋類掠食者挑戰爬行的霸權,逐步接管南美。
袋劍齒虎
原巨袋犬是最大的肉食后獸
袋鬣狗
可惜當南美洲與北美洲對接后,大量真獸入侵。除了最著名的刃齒虎,還有各種大型熊。他們很快掃清了當地的原生動物,建立自己的王國,有袋類和巨鳥一起被淘汰。
而澳洲則是離世界更加遙遠,產生了更多有袋類的掠食者。著名的袋獅就是一種有趣的物種,他與其他肉食動物不同,犬齒退化的特別嚴重,從而讓門齒進化成了尖銳的掠殺工具。同時袋鼠里出現了原鼬袋鼠,他們習慣用鋒利的下門齒擊殺獵物,盡管不如袋狼袋獅那么出名但不失為一位強者。可惜由于氣候變化以及人類帶來的狗的入侵,導致澳洲有袋類凋零,現存的最大肉食有袋類僅剩袋獾與袋鼬之類的小角色。
袋獅
原麝袋鼠
澳洲肉食有袋類
袋獾
袋鼬
但是澳洲與南美一樣,依舊延續著中生代時候的模式,那就是爬行依舊占據頂端。金卡納鱷是當地最強的捕食者,也是鱷目里唯一在陸地生存的物種。而長達6米重達500千克的古巨蜥,他們的捕食方式與科莫多巨蜥一樣,都是埋伏后迅速擊殺,但是他們比科莫多巨蜥還要龐大,是鱗龍類在陸地上的巔峰。曾經與科莫多巨蜥、眼斑巨蜥一起生活在澳洲。
金卡納鱷
古巨蜥
科莫多巨蜥
眼斑巨蜥
人類登陸前的澳洲
說完了兩個獨立大陸,我們再來簡述說下舊大陸。舊大陸一直處于激烈的競爭中,因此進化的也先進,因此這也是為什么與其他大陸對接后可以迅速淘汰其他地方的原因。
首先最開始稱霸的是中獸類,這是最早的肉食獸,基因顯示他們與偶蹄目關系最近。但是當時世界仍舊處于毀滅與重建之中,因此該物種沒太大的優勢。隨后亞洲出現了安氏獸也是一種強大的捕食者,這種動物曾一度被認為是中獸,后來才獨立自己一個目。到后來漸新世,偶蹄目演化出的外表像豬一樣豨科成就了有蹄類的掠食者在陸地最后的榮光,比如完齒豬和恐頜豬。
中爪獸
安氏獸
豨科
與此同時鬣齒獸目開始崛起,挑戰豨的地位。同鬣齒獸目一起興起的還有牛鬣獸目。鬣齒獸最初的就是是“鬣狗般的牙齒”的意思。不過他們和鬣狗沒什么關系,也和食肉目關系不大。在始新世時期巨鬣齒獸與豨一直保持競爭關系。到后來非洲的碩鬣獸科出現的大鬣獸是有史以來最強的食肉野獸。
牛鬣獸目的裂肉獸
巨鬣齒獸
大鬣獸
到了中新世晚期,食肉目崛起,這個物目到今天依舊是生態位中的統治者。我們熟悉的貓科、犬科、熊科、鬣狗科,海里的海象科、海豹科、海獅科,以及冷門的靈貓科、獴科、鼬科都來自這兒。是一個十分成功的家族。
早期食肉目的代表是犬熊科,這種有著巨大的體型、厚重的頭骨、強壯的牙齒,具備與鬣齒獸一決雌雄的夢里。同時出現的還有獵貓科,他們其中一支演化出了長長的犬齒,是新生代最早的劍齒類捕食者,諷刺的是居然被學者稱為偽劍齒虎。此外北美洲的巴博劍齒虎科也曇花一現。
犬熊
巴博劍齒虎
獵貓科的始劍齒虎
中新世以后,食肉目開始壯大,終于出現了我們如今最熟悉的貓科、犬科、熊科這樣的物種。其中我們最熟悉不過的就是刃齒虎了,他們進入南美后迅速淘汰了當地的物種一舉成為食物鏈頂端。而熊科在南美也演化出了細齒巨熊、巨型短面熊等噸級成員。同時北美地區犬科崛起,出現了海德尼上犬和恐狼。而在非洲,獅子家族迅速崛起并走向亞歐美三大洲,出現了與劍齒虎抗衡的無鬃獅子。與此同時,東非的樹林里有一群猿開始離開庇護他們安全的大樹,走向了廣袤的草原……
美洲擬獅與刃齒虎
洞獅
美洲擬獅
短面熊
短面熊
海德尼上犬是最大的犬科
與致命刃齒虎競爭的恐狼
南方古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