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如何區分內生和外來之毒,首先就要搞清楚中醫對毒的認識,可能很多人認為毒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說的毒素,其實不然;在祖國醫學里面,但凡是由于某些原因導致的瘀阻七情內傷、郁滯、濕邪、火邪等等,都可以理解為“毒”。如熱毒、濕毒等等。
內生之毒多因七情內傷所致七情七情內傷:喜、怒、憂、思、悲、恐、驚,任何一個過度或者不足,都有可能引起臟腑經絡氣血發生變化,最終導致人體陰陽失調,氣血瘀滯或者不足等等問題,具體問題則需要辯證后才可以確認治療方法。
如長期思慮過度,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胃失和降而脾失運化,受納不足而出現納呆、胃脹、疲乏無力、氣血不足等,嚴重的可出現皮膚萎黃,氣血虧虛等問題七情內傷。而脾運不健則容易導致體內水濕不能得到合理輸布和化生,導致濕邪內阻而形成濕毒。
外生之毒多因六淫致病六淫七情內傷:風、寒、署、濕、燥、火,各有不同,不同的季節出現不同的發病。如夏天吹空調引起的各種不適,很多人到夏天根本無法吹空調或者風扇。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是因為夏天溫度較高,人體腠理輸送,毛孔大開,如果吹空調,冷風容易隨著毛孔進入體內,以至于寒凝體內而發生氣血凝滯而影響臟腑機能。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周天,自然界是一個大周天七情內傷。自然之所有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那么人體也自然有分,每個季節各有不同的方法來趨利避害。夏天人體毛孔打開,目的就是要將秋冬季節存留在人體的各種病理產物通過汗毛孔排出體外。
然而,現代人過分追求安逸享樂,冬天暖氣,夏天空調,很多人一年四季都不出汗,也因此導致體內各種病理毒素無法排出體外而發病,這也正是現代人多病的原因之一。
運營人員:李子良qianggendan
如何安置孩子的情緒“生病”?
感謝您的邀請,對于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下。
孩子的情緒“生病”和身體生病一樣重要,對于孩子的情緒生病,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情緒“生病”主要體現在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不強、孩子的心情抑郁低落、孩子遇到事情時,不會調節自己的心情等。
當面對孩子情緒“生病”時,父母切忌用以下方式對待孩子:
1.以暴制暴。
當遇到孩子控制不住情緒時,父母不能直接以情緒對抗情緒,或者以偏激的行為對抗行為,以暴制暴,這樣只能讓孩子變得更加暴力。
2.威脅恐嚇。
當孩子哭鬧時,不能說“你再哭,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或者,“再哭,就把你送人了”等等,這樣容易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3.哄騙安撫。
當孩子有情緒時,不能為了圖“懶省事”,暫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去哄騙孩子,這樣時間長了,會導致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話沒有威信。
當孩子情緒“生病”時,作為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既要“溫和”又要“堅定”,幫助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1.先弄清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發脾氣的原因。
孩子之所以有情緒,并不是無緣無故的,不同年齡階段發脾氣有不同的原因。
2—3歲發脾氣,是情緒發育的“必經之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由于心理尚未發育成型,不能夠正確識別和表達各種情緒,所以通過各種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3—5歲發脾氣,是日常管教缺失導致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再亂發脾氣,就可能和父母日常行為有關或是和缺少必要的管教有關。
7—8歲發脾氣,往往和家庭氛圍有關。7歲以上的孩子如果還沒辦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話,往往和家庭環境有關系。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不和睦、總是吵架打架的家里,孩子自然而然會受到不良影響。
2.對癥下藥,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對于2—3歲的孩子,父母要耐心引導,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對于3—5歲的孩子,父母需要注意自身的行為,做好榜樣。另外還要制定規則和懲罰機制,明辨是非對錯。
對于7歲以上的孩子,要給孩子創造和諧、幸福的環境。
3.引導孩子學會化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孩子最難控制的是自己的負面情緒,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辦法,幫助孩子化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首先,在引導孩子的負面情緒時,父母要把自己置于和孩子同等的地位,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同理心幫助孩子化解內心的沖突。
其次,父母不能被孩子的負面情緒“傳染”。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要先冷靜下來,停幾秒鐘再說話,先做一個教育的“觀察者”。然后再慢慢引導孩子。
最后,父母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的積極情緒和管理情緒的方法傳遞給孩子,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孩子的情緒之所以“生病”,和他長期得不到理解或者長期積壓了很多負面情緒有關,父母在幫助孩子治療“情緒”疾病時,要找到原因,再去解決問題,使其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做個能夠管理好自己情緒的好孩子。
希望以上觀點能夠幫到您,謝謝!
我是心理講師初雪,心理學生活化的踐行者;歡迎您關注我,我們一起面對和解決家庭教育中的難題。